百貨服務質量怎麼樣
⑴ 如何做好超市服務
我覺得超市的來服務質量跟員工的工作量源有關,想要提高服務質量首先要給員工少點活,其次是增加人手最後就是多為員工著想讓員工在你的超市裡工作跟在家裡勞動時一樣,這樣就能更好的經營你的超市,員工做得開心,你也省心! 記住:當員工是你的親人!
⑵ 樂興百貨(富民路)怎麼樣 銷售的產品質量有問題,服務態度極差,解決問題極不負責任。
沒有來使用說明書,說明商品不合源格。遇到這種問題,直接找商場經理或者負責人反映,如果態度不好也不解決問題,可以到當地的工商管理部門投訴,或者撥打12315投訴解決。買東西還是不能貪圖便宜,要挑選大品牌口碑不錯的產品,另外買的時候,如果允許打開看看,最好打開看看,免得買回去後不好用,也不讓退貨,還要來回折騰
⑶ 對於百貨商場來說,是商品重要,還是服務重要
現在的市場競爭這么激烈 如果沒有好的質量 你的商品好能賣的出去嗎
但是如果在商品質量都很優秀的情況下 我們比的是什麼呢 我們比的就是
服務的質量 所以商品質量和服務都是重要的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⑷ 一直牛的服務質量怎麼樣
可以,你在一直牛官網就可以感受得到。還會舉例說明,非常通俗易懂。
⑸ 瑪莎百貨的服務品質
從瑪莎百抄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發現,一直以來針對顧客的服務都是十分用心的。包括在店內開設咖啡屋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餐飲———這項服務至今都還被眾多消費者所喜愛。在商品陳列方面,瑪莎百貨不斷嘗試新型陳列方式,並隨著來店顧客的構成,變化調整商品擺設位置,讓顧客接觸到商品,心理得到滿足。而在直接服務上,瑪莎要求銷售專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品牌意識,為所有顧客提供貴賓級的服務,包括為顧客提供專業而客觀的意見等。同時,瑪莎對一部分顧客群實行會員制,瑪莎的銷售專員會及時以電話的形式向他們通報新品的上市,顧客記錄本上會有顧客多方面的資料,包括生日、服裝號碼、特殊偏好、結算賬戶等,同時每月會寄明信片和信函給那些高級顧客群,徵求他們的最新意見。
而作為一家企業,瑪莎百貨公司同樣具備著非常強的社會責任感,從1953年推行節約企業辦公用紙,到1959年成為最早在店內實行禁煙管理的百貨店,及至近幾年關注全球生態環境,推行生態環保運營,瑪莎百貨在樹立自身良好形象的同時,也收獲了顧客的信賴。
⑹ 實惠百貨怎麼樣
之前來中英街,因為它比波及靠前,所以都是來實惠買東西,遺忘什麼沒買到才走去內波及。。。。。實惠里容面的員工態度很牛X。之前過年我和表妹去辦年貨,因為從南山過去也不算太遠。他們態度超級不好的。。。。而且之前有說它們這里賣假貨,自己生產然後貼標簽之類。。。。之前一直買這里的歐萊雅綠色那個凝露,我從55到現在的64港幣一路看著它漲。。。。。後來覺得它這里人很多,東西擺得很亂,服務態度又牛B沖沖的,我就跑去光顧波記。反正價錢也沒差,服務態度又好很多,東西擺的很有秩序。。。。一般都是零食,洗發水沐浴露,偶爾買洗面奶。。。。。買化妝品去花木蘭,說是唯一正貨。。。。。但花木蘭的BA有點狗眼看人低那種,你不買光看,她們估計也就用腳趾看你了。。。。。扯遠了。我覺得波記比實惠好!!!
⑺ 資和信百貨服務怎麼樣
不怎麼樣,你買東西是好,後期服務不行,經常因為質量問題和客人吵架,,建議去別處,別聽他們的活動力度羊毛出在羊身上,證書有什麼用,你要你也可以有
⑻ 如何了解顧客對商場服務態度的看法
正方觀點:
作為市場營銷的理解就是要把顧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他當成上帝來看待。
營銷者如果是做生意的一定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盡量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且如果沒有顧客來買我們的東西,那麼營銷者也就沒有可能獲得利潤,所以照顧顧客的利益也就是照顧好我們的利益。
顧客就是上帝說的是營銷者要從顧客的角度出來,以最好的態度讓顧客滿意,以此來提高營銷者的銷售,實現我們的利潤。
顧客是上帝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如果對別人不尊重別人也不會尊重你.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為了錢可以出賣自尊的.你有選擇我服務的權力,我也有受尊重的權力.辱人者人必辱之.與人相處,處於優勢的時候,對待人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教養和人品.
反方:營銷管理,別把顧客當上帝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顧客的戰略意義越來越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現代意義的「以顧客中心」也早已從「滿足顧客需求」發展到了涵蓋品牌、服務、廣告、公關、企業文化以及業務流程重組等每一個企業經營活動的神經。無庸置疑,「顧客是上帝」的企業理念對於提高中國企業營銷水平曾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把握甚至是誤解「顧客是上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相反對於企業卻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上帝不會無禮
如果以「顧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業員工以顧客為尊,為顧客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當然無可厚非。 「上帝」理應得到足夠的尊重與禮待,但尊重和禮貌都是雙方的,顧客也要「顧德」,不能違背起碼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則才好。遺憾的是,很多企業以「顧客是上帝」為由要求企業員工迎合甚至滿足顧客所有的要求則未必妥當。因為上帝不會無禮,而顧客卻經常發生「無禮」的錯誤。《揚子晚報》就曾轉載了這樣一條新聞:一位酒店服務生在推門送客時,不慎碰到一位顧客的胳膊,服務生忙不迭賠禮道歉,但這位顧客卻得理不饒人,破口大罵;上海某餐廳在晚間營業時,由於突然跳閘停電,食客竟趁黑逃單;武漢某商場為顧客備了幾百把「雷鋒傘」,結果借出去的傘除了一小學生歸還外,其餘的竟有借無還……面對這樣的「上帝」,我們如何能夠堅持「顧客永遠是對的」的原則?面對這樣的顧客,我們又如何能夠「參照第一條」 ?(服務理念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服務理念第二:如果顧客有錯,請參照第一條)另一個更為可笑的例子是,在「顧客是上帝」的理念指導下,湖南某酒店餐飲部的女經理竟然總結出一套「發嗲服務法」並授之於麾下的服務小姐。該女經理訓示服務小姐要盡量用眉目和身體語言來招徠挽留顧客,要「零距離」接近顧客,甚至發生身體接觸,並要求做事、說話都要肉麻,用「發嗲」招呼顧客,越肉麻客人會越喜歡。試想一下,如果這也算是「顧客是上帝」的話,是不是中國所有的酒店都應該再「改進改進」,以滿足 「上帝」 更多需求,招攬更多顧客(最好別收費)。
上帝不能被搶奪
「顧客是上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統治著世界營銷史,但如今這看似至高無上的營銷理念似乎將要崩潰了。因為,每一個企業都不能迴避其獲得利潤的本質,每一個企業都在試圖「搶奪上帝」和「征服上帝」。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eal E.Porter)針對企業的競爭環境,提出了著名的波特模型,波特認為,企業最關心是它所在產業的競爭強度,而競爭強度又取決於「潛在的競爭者」、「現有的競爭者」、「替代品的生產」、「供應者的討價還價的能力」及「購買者的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顯然,在這五種競爭力量當中,「現有的競爭者」、「潛在的競爭者」和「替代品的生產」與企業競爭的直接結果顯然就是「搶奪企業顧客(上帝)」;而「購買者討價還價」背後的直接原因就是「競爭者」或「替代品」能夠提供更高質量和更低價格的同類產品。因此「顧客壓價」實際上間接地轉化成了企業與「現有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之間的競爭。企業一旦面臨顧客的壓價要不屈服於這種壓價,要不將顧客拱手送給自己的競爭者,從而「失去顧客」;表面上,大部分「供應者」並不直接搶奪企業的顧客。他們只是憑借於自身產品的質量和市場優勢,通過提高企業投入的「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質量價值」的能力,從而影響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例如大型的紡織布料供應商相對於小型的分散的服裝廠商來說,這種「供應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就十分明顯。或者,某供應商的產品具有明顯的質量優勢,而市場上無法得到這種高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企業的「轉換成本」相對高於從供應商那裡獲得的利益,此時的「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尤其突出。事實上,這種「供應者的討價還價能力」同樣轉化成了與「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最終導致對企業顧客的搶奪。因為只有「競爭者」或「替代品」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供應者」的產品,這種「討價還價的能力」也才能表現出來。同樣,企業要不接受「高價」的原料投入生產,降低盈利,要不被「競爭者」獲得這種優勢,搶奪更多的顧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營銷就是戰爭,顧客就是企業要佔領的陣地。所有的企業競爭聚焦於對上帝(顧客)的搶奪!難道「上帝」也可以被搶奪?
上帝不分三六九等
上帝最平等。然而,顧客天生不平等,天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榮登全球16位頂尖管理大師之列的佩珀斯先生和羅傑斯博士,根據顧客對於企業的價值,將顧客劃分為三類:最有價值顧客(MostValuableCus-tomer)、最具增長性顧客(MostGrow-ableCustomer)和負值顧客(BelowZeroCustomer)。他們的觀點是,企業應當視最有價值顧客和最具增長性顧客為「上帝」,而對負值顧客不但不能視為「上帝」,而且必須最快地拋棄掉。因為負值顧客給企業帶來不了任何價值,只會耗用企業資源。確實如此,據統計,英國航空公司65%的利潤由35%的顧客創造。俄亥俄州哥倫比亞第一銀行全部的利潤則是由10%的顧客創造,80%的顧客讓銀行賠錢。「平等待客」是自古以來的經商之道。雖然「拋棄九等顧客」的觀點目前並沒有得到企業界和顧客的普遍的接受。但對企業來說,與那些為企業創造了75%—80%利潤的20%—30%的那部分重要顧客建立牢固關系,則無可厚非,將大部分營銷預算花在那些只創造公司20%利潤的80%的顧客身上,無疑也是一種浪費或是效率低下。這是一個不容爭論的事實。事實上,無論是一對一營銷還是顧客關系管理技術等現代營銷思想已經以一種「顧客分類管理」的方式「不公平」地對待了「三六九等」不同級別的「上帝」:2002年,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新設了大客戶部,專為大客戶提供更為周到細致的服務;中國聯通成立客戶關系管理中心,實施顧客分類管理;中國移動為其80萬月消費1000元以上的客戶贈送精美的《世紀虹》內刊……如果你因為自己是「上帝」而為此憤憤不平,試想一下,如果送一份五元錢的外賣,為了確保准時送到,還要打的。我們是否需要為這種服務精神喝彩?
「上帝」不喜歡熱鬧
上帝喜歡熱鬧。禮拜天是上帝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時候上帝的信徒總會集中於教堂贊美上帝。然而,顧客並不是這樣。很多時候顧客需要清靜,需要一些私人空間或者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他們不喜歡被人打擾,更不喜歡多餘的「服務」。曾經,我和一位外國朋友在一家菜館用餐,剛一落座便圍上來五六個穿著各種閃光面料服裝啤酒促銷小姐,個個甜美可人。但他們為了搶奪有利地形,爭先恐後地介紹啤酒,卻將我的外國朋友擠得差點跌倒,皮鞋也被小姐們踩了個花臉。這樣的 「服務」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根本不管顧客的感受,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和恭維。和朋友一塊兒吃飯本來是件輕松愉快的事,但面對五六個促銷不成功決不罷休的 「圍攻者」,讓我們一點興致都沒有了。朋友告訴我說,這種啤酒促銷簡直就是一種騷擾,讓人覺得很不安,在國外飯店裡根本沒有這種情況。
員工比「上帝」更重要
「顧客第一」、「顧客至上」的口號我們已經喊了很多年。好象從沒有人懷疑過它的科學性。然而,確實有這樣一家企業,它放棄了「顧客第一」的原則,倡導的是 「員工第一,顧客第二。」這就是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總裁凱勒認為:「如果認為『顧客永遠是對的』,那就是企業主對員工最嚴重的背叛。事實上,顧客經常是錯的,我們不歡迎這種顧客。我們寧可寫信奉勸這種顧客改搭其它航空公司的班機,也不要他們侮辱我們的員工!」誠然,沒有顧客的存在也就沒有企業的存在。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企業的員工是顧客的直接接觸者,是向顧客傳遞價值的關鍵。要想讓顧客感到滿意、得到尊重,企業必須首先讓自己的員工感到滿意、得到尊重;要想讓顧客得到真誠完美的服務,企業必須首先對自己的員工提供真誠而完美的服務;要想為顧客提供一流品質的產品,必須首先將自己員工的素質塑造到一流;如果在顧客前面,我們的員工必須矮人一等,必須拋棄自尊,如果我們的員工連起碼的人格尊嚴都得不到滿足,他們又如何能夠提供出一流的服務?事實上,對企業來說,員工也是顧客,是企業的「內部」顧客。從這個角度來說,「員工第一」理念的提出,非但沒有否定與弱化「顧客至上」,反而是對「顧客至上」 的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它准確地豐富和發展了「顧客」的內涵,使之更具有現代意味。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面對這樣的尊重和關愛,西南航空公司的員工能不感動?
上帝不需要互動
上帝從不與信徒對話,更不參與信徒的生活。然而,顧客並不是如此。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不能夠滿足於純粹的商品交易,而要求能夠直接與企業對話,甚至是參與企業。而互聯網的出現更為企業互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方法,它們賦予了顧客選擇信息、回應公司以及與全世界人士談論公司和品牌的能力。微軟公司在推出視窗95時曾出現過一天打來40000個電話的情形;麥當勞曾在1996年舉辦了一項頭獎為100萬美元的益智問答比賽,數天之內就有十幾個網站提供比賽的答案,其中的一個網站提供了3500-6000個問題的答案;97年發生的恆生筆記本電腦事件,因一名用戶的電腦得不到有效的維修而要求網友在網上粘貼其與恆升交涉的經歷文章。結果,在網上和網下的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事件引起的退貨高達2451萬元。盡管恆升在以後的法院裁決中勝訴,但卻得了個「贏了官司,輸了聲譽」的下場。這些例子說明,在網路時代,由於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迅速性,企業營銷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特別是高技術產品在其市場投放初期,由於技術上的不確定性,面臨著顧客反饋信息、不斷改進產品性能的任務,因而建立與顧客密切的聯系,傾聽顧客的心聲,加強雙方的交流便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一個品牌的層次與其顧客參與的程度存在著一種正比的關系。如果企業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的層次和地位越低,顧客參與企業的願望也相對較弱,而如果一個品牌在顧客心目中的層次和地位越高,甚至是認為這個品牌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麼這個顧客就越願意參與這個企業的各種活動,企業與顧客的關系越緊密,特別是當他們將品牌視為一種精神品牌,這種參與程度可以達到最高境界。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改變以往的單向的灌輸式信息傳播方式,而盡量與顧客進行溝通和互動,讓顧客參與其中,才能建立起長期的穩定的顧客感情和友誼,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與其將顧客當上帝不如將顧客當朋友。
綜合起來 深刻理解「顧客是上帝」
顧客是企業產品銷售的市場,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衣食父母」。漢語詞典上說:「顧客是到商店或服務行業來買東西的人或服務對象。」企業必須仔細的了解它的顧客市場,這樣,可具體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場的特點,更好的貫徹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思想。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人們對顧客的看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商品短缺,什麼都憑票供應。布票、糧票、油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等等,舉不勝舉。這些東西,現在已經變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文物。還留存在人們的記憶力里。那時候的百貨商店裡,售貨員對顧客很少有笑臉。而是顧客拿出笑臉一遍又一遍討好店員,想買點緊俏商品。問個三聲五聲,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態度,生硬的回答。那時候的顧客根本不可能會想到能成為今天的「上帝」。
而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誰贏得顧客,誰就贏得市場,誰的企業就能夠有所發展。所以「顧客是上帝」的說法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的:「商品到貨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如果掉下去,那麼摔碎的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但是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同的。為了全面、深入的理解「顧客是上帝」這個命題,本文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說「顧客是上帝」,就要尊重顧客的人格、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在我們常常講「以人為本」,那麼,商家就要更多地體現對顧客的人文關懷。企業的生命之源在於使顧容滿意。由於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已使今天的顧客不同於以前的顧客,今天的市場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場。現在,市場的主導權已由廠商轉向了顧客手中。
了解了顧客的需求,就等於了解了市場。人類社會的消費,包括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是指人們對生活消費資料和對生產消費資料的一種需求和慾望。
實現消費需求,必須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要有消費慾望。就是對市場提供的消費品的購買欲求。二是要有貨幣支付能力。僅有欲求而不具備貨幣支付能力,並不能成為現實的消費需求。有支付能力卻無需求慾望,也不能構成現實消費的需求。
從滿足需求的程度分,消費需求可分為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現實需求是既有欲求又有一定量的貨幣支付能力。潛在需求是指需求慾望和支付能力相分離,但未來時期內可能產生二者的統一,變成現實需求。根據這樣的道理,企業要學會引導和發現顧客的需求。比如海爾公司,在調查中發現有的顧客用洗衣機洗紅薯,這個信息反饋到公司。研究人員靈機一動,何不生產一種既能洗衣服又能洗紅薯的特殊的洗衣機,投放市場,從而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為企業贏得了利潤。企業時時刻刻想著顧客,站在顧客的角度換位思考,才能贏得顧客。
現代企業市場營銷不僅要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讓顧客滿意。為什麼讓顧客滿意如此重要?企業的顧客分為老顧客和新顧客。過去企業營銷的重點往往放在吸引新顧客身上,但是,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吸引一個新顧客的成本是維系一個老顧客的成本的五倍,也就是說吸引新顧客比保持老顧客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所以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保持老顧客比吸引新顧客更重要。保持老顧客的關鍵是使顧客滿意。一個對企業及其產品滿意的顧客會再次光顧,將更多的錢花在企業產品上,還會像其他人做有利於企業的宣傳,會愛屋及烏而購買企業的其他產品,會對企業產品的價格變動不敏感,會忽視競爭企業的其他產品和促銷,會主動向企業提出改進建議。一個滿意的顧客會帶給企業巨大的好處。顧客的滿意程度是企業未來盈利的指示器。所以,一個真正意識到讓顧客滿意的重要性的企業會千方百計的強化這樣的價值觀念:對本企業來說顧客是最重要的人。不是顧客依靠我們,而是我們依靠顧客。顧客不是我們工作的障礙,而是我們工作的目標;不是我們通過為他服務而給予他恩惠,而是他給我們為他服務的機會,並由此給予我們恩惠。
其實,愛顧客就是愛自己。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一個人不知道天堂與地獄的區別,於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帶他去了地獄,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黃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雙長長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裡送,但太長了,自己永遠都送不進嘴裡。上帝又帶他去了天堂,結果天堂里的人紅光滿面,歡聲笑語,原來是一樣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裡,但兩個人可以相互餵食,其樂無窮。其實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就是:只要每個人心中都擁有愛心,有替別人考慮的責任心,生活是必然美好的!
心裡只想著自己,而不為別人考慮,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營銷人員的。只有一心想著顧客,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才能更好的滿足顧客要求,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二、要講誠信,為顧客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傳統的思想里,有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的概念。甚至有些人把奸作為褒義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來一個好好的市場,由於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眼睜睜的破壞了,為我們企業的發展造成極壞的影響。我們要搞市場經濟,急需加快提升市場主體的自身素質,要按游戲規則辦事,要講誠信,為顧客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搞弄虛作假,坑蒙拐騙,不會長久. 一位諳熟市場運行的人士說,信用是財富、是資本,它能證明你的資格和能力,信用高,則風險低,信用低,則風險高,信用是經濟社會中的生命和靈魂,任何人應當像愛護眼睛那樣維護自己的信用。
我們把顧客當作上帝,就應該對顧客講誠信,決不能欺騙上帝。有的人欺騙上帝,暫時得到利益,最終要吃大虧的。
現在,食品安全已經成了問題。什麼垃圾肉、陳化糧、令人作嘔的食用油、黑心月餅等等。讓人防不勝防。他們是賺了一筆黑心錢,但是老百姓不會永遠上他們的當,他們最終必然遭到被封殺的命運。
三、要研究上帝的心理,將顧客當作親人
我們的上帝是人民大眾,不是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我們在把他們尊敬為上帝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他們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慾。所以要研究顧客的心理,滿足顧客的心理需求,用親情打動上帝。研究顧客的心理,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我們把顧客當作上帝,但是上帝也有高處不勝寒的時候。除了要對顧客尊重,為顧客提供最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之外還要懂得當地的文化,尊重當地的民俗,了解顧客的願望和要求。用親情打動顧客。
我們要准確理解「顧客是上帝」這句話。要真心誠意地把顧客奉為上帝,為顧客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同時,我們還要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保持自己產品的特色。因為顧客的水平不一定完全相同,還有一個對顧客宣傳、教育、引導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商家不能被動得把顧客看成上帝,要主動地研究顧客的需求、購買力。對不同的顧客採取不同的辦法。要分門別類、抓住重點,做到心中有數。通過不同的策略,贏得顧客的信賴,抓住顧客的心。從而,在顧客中樹立好的企業形象,不斷地佔領市場、拓展市場。
⑼ 如何提高服務質量(超市)
這里有個零售業最經典的顧客服務案例,僅供參考
諾頓公司自創建開始,就確定了靠服務取勝而不是靠削價競爭的策略。諾頓的定價雖然比其他公司不差上下,但它不靠價格競爭,也不降價求售。前來購買的顧客都相信不會上當受騙,他絕不會發現上周花了290美元買來的衣服,現在只賣120美元。諾頓深細顧客會借有形的東西來評判無形的東西,因此非常注重店內的氣氛,有許多店面的大廳都安排穿正式禮服的鋼琴演奏家,演奏典雅的背景音樂。
諾頓公司靠傑出的服務贏得顧客。該公司為取悅顧客所做的不尋常努力,實在太精彩了。
退貨是顧客頭疼的一件事,原因是大多數商店會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包括要求看原來的發票、要求顧客說明退貨的理由,並且拒絕已使用的,或售出已久的,或是打折的商品。對顧客來說,退貨是件令人尷尬、羞辱、沮喪且極費時間的事。正因為有這種想法,人們寧可不買可能要退回的東西。
對顧客的退貨要求,諾頓公司的政策是二話不說退貨。只要顧客提出退貨要求,就准予全額退錢或換貨。其它商店也會這樣說,但只有諾頓真正做到了。該公司有位兼職員工在網球俱樂部聽到一位婦女抱怨兩年前購買的一件毛衣,這位兼職店員走過去打斷她的話,並堅決請她到店裡退貨,即使這位婦女已把毛衣送給一位朋友。
對諾頓的員工來說,這種英雄行為可說是家常便飯。他們都是零售超人,不時在找機會協助顧客。他們會替要參加重要會議的顧客熨平襯衫;會為試衣間忙著試穿各種衣服的顧客准備餐店;會替顧客到別家商店購買他們找不到的貨品,然後打七折賣給顧客;會拿著各種可供選擇的衣服或皮鞋到懶得出門,或不能抽身到店裡購買的顧客那裡;會在天寒地凍的天氣替顧客暖車、以便他們能在店裡多買些東西;替准備趕赴宴會的顧客緊急送去衣服;他們甚至會替把車子停在店外的顧客付罰款單。
諾頓公司在不慎冒犯顧客時,會不惜代價來彌補。有位企業主管對該店的名聲感到懷疑,特別選在出差旅行前拿了兩套西裝到該店修改。他等到非趕往機場不可時,該店還沒有把西裝改好,這時他心中沾沾自喜,心想該店還不夠完美。但等他到達另一個城市的旅館時,發現有一個聯邦快遞的包裹在等他,裡面正是已改好的西裝——還附有三條價值25美元的領帶,以表示歉意。另一位企業主管寫信給董事長諾頓,抱怨到該店跑了幾趟,仍未把西裝改好,現在只好把這套西裝退回,諾頓先生親自帶著一套新西裝和一位裁縫到這位企業主管的辦公室試穿,等這套西服改好後,再免費送給這位顧客。
在諾頓公司,每位店員都有一本個人筆記本,裡面記著有關一再光顧的顧客的各種資料:姓名,地址,衣服尺寸,型號,顏色偏好,甚至還記得顧客及其家人的生日。有了這種資料之後,每當有了某位顧客喜歡的商品時,店員都會打電話通知;或在生日來臨時,建議他選購什麼禮物。在顧客來店裡購買時,例如買一件衣服,店員也可以參照這本筆記本,建議他到其他部門購買什麼尺寸、顏色及什麼形式的配件。完成這筆生意後幾天,店員又會拿出這本筆記本,給顧客一封感謝函,同時查看當初承諾的每一件事是否都做到了。這種服務水準使其他百貨公司只能吃到諾頓丟下的骨頭。該店最忠心的顧客甚至稱自己是「諾家幫」。
諾頓的成功並沒有獨特的訣竅,正如一位分析家所指出的:「諾頓的服務與衣服的質量並非是獨家的絕活。但似乎只有這家公司能在這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諾頓公司能夠向顧客提供完美無缺的服務的原因在於高層領導的重視。他們所塑造的企業文化和組織,使得提供優異的服務就像呼吸那樣自然
⑽ 天天百貨怎麼樣
天天百貨,想當年開店的時候那個叫一個人山人海啊,都堵塞了,前幾天還在網上專看到當時的照片覺得屬很震撼的。在看看現在的天天百貨真的落魄了不少,時間長了環境沒有一些大百貨好了,而且地段開的離徐家匯也近自然比不上現在的那些大百貨,裡面的服務員多數是老阿姨,態度嘛也應人而異,時常會有點優惠折扣,但是性價比總體來說並不是很高,東西也大眾,所以客源不是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