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淀百貨公司後改為什麼了
1. 我們公司原來的地址是海淀的,現在想遷到朝陽那邊,具體的手續怎麼辦麻煩嗎
工商去變更,然後稅務變更,很多人不變稅,會對以後的稅務有影響,所以最好一起變
你可以在網路地圖裡面搜索一下,導航定位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3. 海淀區原來是什麼樣子的
海淀區大了 怎麼能是一個墳呢。。。
看名字
海淀原來是「淀」
關於中關村,老人們是這么說的: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北京城裡有一片寶地,是永定河的故道,那裡有旱河流過。人們因此稱其為「中灣」;到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成了太監們的庄園,陰氣極盛,被稱為「中官」;然後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明代繪制地圖、留著辮子的科學家們,嫌「官」字有太監之意,改名為「中關」;等到了很久以前,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這里設立行政村,就給「中關」後面加了個「村」字。
中關村得名五說
◇字體:〔大 中 小〕 北京青年報戶力平( 06/29 03:06 )
北京地名
是河道演化還是來源於太監茶莊———
而今中關村的名字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所關注,它既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也是「高新科技園區」的代名詞。關於「中關村」這一地名的由來,曾有不少學者追溯尋源,但說法不一,爭議很大,多以傳聞為佐證,缺少翔實的史料記載。綜合起來對中關村地名的來歷主要有五種說法。
說法之一:由「中灣村」轉化而來。中關村最早叫「中灣」,據說過去這里是永定河故道,有旱河流過。當地人稱「中灣」,形成村落後,被稱為「中灣村」,以後河道逐步消失,人們便諧音,把「中灣村」叫成了「中關村」。
說法之二:由「中官茶莊」演化而來。據傳明朝的時候,一個很有權勢的太監攢了一筆大錢,便在人來人往的地方開了一個茶莊,起名「中官茶莊」,因太監不能經商,便以「中官」二字暗指此茶莊為太監所開。「中」字乃是「內」的意思,過去指宮中的太監。以後這茶莊附近逐漸形成村落,地名就被稱為「中官」。清代末年在編制地圖時,因為「中官」二字寓意太監,不太好聽,故改為「中關」,並在後面加上「村」字,「中關村」這個地名就出現了。
說法之三:由「居官屯」演變而來。傳說清漪園(現在的頤和園)和圓明園建成後,皇帝和皇後都非常喜歡裡面的景緻,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住在裡面,並召見群臣和處理朝政。因這里離城裡較遠,大臣們怕早晨趕不過來,於是就在離清漪園和圓明園都不遠的村子裡租住民房過夜,人稱「居官屯」。後來英法聯軍燒了清漪園和圓明園,大臣們就不在這里租住了,但「居官屯」這個名字卻流
傳下來,以後被諧音,叫成了「中關村」。
說法之四:由「中官墳」訛化而來。據傳清代的時候有一位總管大太監,在這里購置了幾十畝地,打算以後作為養老和葬身之地。沒過幾年他就死了,還真被安葬在了這里,得名「中官墳」,「中官」二字在過去有太監的意思。以後又死了太監也往這里埋,時間長了,這一帶成了專門埋葬太監的墓地。形成村落後,人們因忌諱「墳」而改稱,並訛為「中官村」,以後又諧音為「中關村」。
說法之五:由「中關屯」演變而來。清代雍正年間,在藍旗營轄區內設五關,東關在五道廟,西關在蘇州街,南關在石板路,北關在成府,藍旗營汛防居四關之中,所設之關是謂「中關」,此關扼住西南通向東北的要道。以後中關一帶形成村落,被稱為「中關屯」。後被改稱為「中關村」。歷史上是否有「中關」,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現在已無據可查。
以上幾種說法,聽起來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均缺少足夠的歷史資料為佐證。據幾位在中關村居住過的八九十歲老人證實,這一帶過去確實有許多太監的墓地,但是否被稱過「中官墳」,沒見到過明確的文字記載。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一帶也確實被稱為「中官」,他們曾親眼看見過一些牆上和個別的門框上寫著「中官」二字,並以「中官屯」作為這一地區的稱謂。但「中關村」到底何時因何而確切得名,還有待於史學家們的深入考證與研究。目前在中關村大街已矗立起一塊高達八米的「中關村紀念碑」,對中關村以新的「定位」。
海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海淀區位於北京市西北部,面積426平方公里,人口224萬。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山地位太行山余脈,林木濃郁;東部和南部是風光秀麗的現代化城區;境內水系119.8公里,水質優良的山泉和面積闊大的湖泊散布各處,水量充盈。
海淀區是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在經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萌芽期、1988年成立全國第一家國家級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超速增長期後,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柱和首都經濟的龍頭,逐步形成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四大支柱產業,建成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和中關村大街科技經濟帶。1999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的批復後,海淀區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心區和大部分發展區、以及"一區五園"中最大的海淀園的所在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海淀區是著名的文化教育區。作為解放後國家重點建設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區內駐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佔全市的79%;駐有中央、市屬及區屬科研單位219個,中國科學院41個研究所大部分均在海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8餘萬人,住區兩院院士427人;有中小學286所,每年考入高校的學生均在5000人以上,佔全市高考錄取人數的1/4以上。區內科研力量、科學儀器設備、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
海淀區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區內名勝古跡眾多,園林風光宜人,旅遊資源豐富,人居環境良好。有各類文物點700餘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800年前即有燕京八景中的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垂虹,清代形成的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更被稱為"集天下勝景於一地,匯古建絕藝於京華"。近年來海淀區還開發建設了陽台山、鳳凰嶺自然風景區和翠湖水鄉風景區。
4. 原益民百貨股票現改為什麼名稱
原名抄為益民百貨、益民商業,現在改襲名為益民集團,請周知。
你還是收聽本人博客吧,可以縮短學習的歷程,本人博客不是虛話連篇的文章,通俗易懂、買賣明晰、漲跌有序的。
希望您能採納。
現在看好雲鋁股份,預計後幾日20%收益。
本人是股海拾貝副團長 東城2018
本人騰訊微博是 騎牛看熊 微博也是炒股日記 裡面薦股較為准確,風險控制較為謹慎。需要更好更多薦股可私信聯系,本人積極回答。還有很多股票在微博推薦,更主要的是買股的切入點把握的准確、賣出點位控制的技巧。
5. 百貨的發展歷史
百貨業發展歷史:
1852年,法國商人亞里斯泰德‧布西科( Boucicaut)在巴黎市中心開了一家店,希望在這個迅速富裕的城市中賺到一些錢。
1917年10月20日,中國第一家自建百貨大樓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開業。當時由於到商場的人太多,整個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單純是一個購物的場所,開業當日,其附設的屋頂戲院、東亞旅館和豪華餐廳也開張,雜耍、寧波灘簧、紹興戲、京戲、變魔術的、吃點心的,一時間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連忘返,數日不歸。
2000年至2003年期間,百貨業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4年下半年,銷售收入與毛利率才開始同步上升,並在此後幾年穩定、快速增長。專家也曾據此預測,百貨業又進入黃金發展周期。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深入的影響,這一進程開始變得充滿變數。
2008年百貨企業的擴張並未因此減速:首先,一些外資百貨企業仍在搶灘中國市場。2008年8月1日,韓國樂天與銀泰百貨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黃金地段聯手打造樂天銀泰百貨。這也是韓國樂天繼在北京市場上收購萬客隆進軍超市領域後在百貨業態上開出的首家店。
英國著名零售商瑪莎百貨的內地第一店於2008年10月在上海正式開業。上海門店由其全資擁有,占據南京西路863號的四層樓面,建築面積為4900平方米,是瑪莎百貨亞洲的最大門店。此外,日本永旺北京首店也於2008年10月正式開業。包括百盛、新世界等內外資百貨企業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開店速度。
內資百貨企業也爭相開店。北京王府井百貨在2008年上半年開出內蒙包頭第二店的基礎上,2009年也將開出北京大鍾寺店、太原店和蘭州店等新店。茂業、深圳佳華、天虹等企業都在擴張。由此可見,在上半年百貨業增長良好的情況下,百貨企業的開店計劃仍然按部就班,至少2008年沒有出現大的變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百貨也在電子商務中頻繁出現,電子商務中,賣百貨比較專業的b2c網站有哈妹網,c2c有淘寶網等。
隨著優質電商「競合拓市場」逐漸扭轉「燒錢換市場」的游戲規則,當當網和一號店,聯手合作,讓電商品類競爭從粗放擴張回歸到精細運營的軌道。在電商激烈競爭、行業以虧損換份額的背景下,兩大互駐品類均是盈利品類,雙方互駐後,將提升各自盈利能力。
6. 北京海淀區的大商場有哪些
1、當代商城
北京當代商城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40號,地處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核心地帶,遙望頤和園、圓明園等古典皇家園林,毗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
2、雙安商場
雙安商場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北三環路畔,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北三環路畔,有著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與地鐵4號線緊鄰。商場周邊地區高校林立,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經營面積33000平方米,是集購物、休閑、餐飲、功能於一體的多元化購物場所。
3、百盛
百盛是百盛百貨的簡稱,是由金獅集團於1987年創立的百貨連鎖商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
4、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
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位於中關村廣場核心地帶,是集休閑、娛樂、購物、餐飲於一體的綜合型購物中心,以創新、時尚、輕松為主旨,由大型超市、主題百貨店、步行街、精品專賣區、大型影城五部分組成。
5、新中關
新中關是一個24小時的綜合國際化社區,由峰office甲級寫樓、峰尚CITYMALL國際購物中心、匯峰閣酒店式公寓及峰高尚商務會所組成,總建築面積12萬平米,君臨10萬平米城市生態綠化廣場,地下連通地鐵4號線與10號線黃庄交匯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