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貨大樓 » 神都夜行錄夔記百貨什麼時候開啟

神都夜行錄夔記百貨什麼時候開啟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22:51

❶ 歐陽修的《朋黨論》,《豐樂亭記》,《秋聲賦》,《六一詩話》原文

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
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
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
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
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
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喂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
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
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
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
以興。
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
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
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
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
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
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
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②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③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④數?及⑤宋受天命,聖人出而海內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⑥於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⑦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⑩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慶歷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滁州軍州事歐陽修記。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融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予曰: [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壯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廖;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猶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於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六一詩話
李文正公進《永昌陵輓歌辭》雲:「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樓三度納降王。」當時群臣皆進,而公詩最為首出。所謂三降王者,廣南劉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後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則誤矣。太祖建隆盡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至六年再郊,改元開寶。開寶五年又郊,而不改元。九年已平江南,四月大雩,告謝於西京。蓋執玉祀天者,實四也。李公當時人,必不繆,乃傳者誤雲五耳。 仁宗朝,有數達官以詩知名,常慕「白樂天體」,故其語多得於容易。嘗有一聯雲:「有祿肥妻子,無恩及吏民。」有戲之者雲:「昨日通衢遇一輜<車並>車,載極重,而羸牛甚苦,豈非足下『肥妻子』乎?」聞者傳以為笑。 京師輦轂之下,風物繁富,而士大夫牽於事役,良辰美景,罕獲宴遊之樂。其詩至有「賣花擔上看桃李,拍酒樓頭聽管弦」之句。西京應天禪院有祖宗神御殿,蓋在水北,去河南府十餘里。歲時朝拜官吏,常苦晨興,而留守達官簡貴,每朝罷公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故其詩曰:「正夢寐中行十里,不言語處吃三杯。」其語雖淺近,皆兩京之實事也。 梅聖俞嘗於范希文席上《賦河豚魚詩》雲:「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故知詩者謂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聖俞平生苦於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思極艱。此詩作於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而成,遂為絕唱。 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余家舊畜琴一張,乃寶歷三年雷會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聲清越如擊金石,遂以此布更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寶玩也。 吳僧贊寧,國初為僧錄。頗讀儒書,博覽強記,亦自能撰述,而辭辯縱橫,人莫能屈。時有安鴻漸者,文詞雋敏,尤好嘲詠。嘗街行遇贊寧與數僧相隨,鴻漸指而嘲曰:「鄭都官不愛之徒,時時作隊。」贊寧應聲答曰:「秦始皇未坑之輩,往往成群。」時皆善其捷對。鴻漸所道,乃鄭谷詩雲「愛僧不愛紫衣僧」也。 鄭谷詩名盛於唐末,號《雲台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 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曉,人家多以教小兒,余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於世矣。梅聖俞晚年官亦至都官,一日會飲余家,劉原父戲之曰:「聖俞官必止於此。」坐客皆驚。原父曰:「昔有鄭都官,今有梅都官也。」聖俞頗不樂。未幾,聖俞病卒。余為序其詩為《宛陵集》,而今人但謂之「梅都官詩」。一言之謔,後遂果然,斯可嘆也! 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獨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 , 至《送蔡都尉》詩雲:「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雲「疾」,或雲「落」,或雲「起」,或雲「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余少時聞人多稱。其一曰惠崇,餘八人者忘其名字也。余亦略記其詩,有雲:「馬放降來地,雕盤戰後雲。」又雲:「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其佳句多類此。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謂九僧者矣,是可嘆也!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辭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閣筆。洞咸平三年進士及第,時無名子嘲曰「張康渾裹馬,許洞鬧裝妻」是也。 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自喜為窮苦之句。孟有《移居》詩雲:「借車載傢具,傢具少於車。」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謝人惠炭》雲:「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賈雲:「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織得,能得幾何?又其《朝飢》詩雲:「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弦。」人謂其不止忍飢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朴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余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雲:「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又雲:「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誠佳句也。 聖俞嘗謂予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賈島雲:『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姚合雲:『馬隨山鹿放,雞逐野禽棲。』等是山邑荒僻,官況蕭條,不如『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為工也。」余曰:「語之工者固如是。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何詩為然?」聖俞曰:「作者得於心,覽者會以意,殆難指陳以言也。雖然,亦可略道其彷彿:若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則天容時態,融和駘盪,豈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於言外乎?」 聖俞、子美齊名於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聖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余嘗於《水谷夜行》詩略道其一二雲:「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霈。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後輩。文辭愈精新,心意雖老大。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又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語雖非工,謂粗得其彷彿,然不能優劣之也。 呂文穆公未第時,薄游一縣,胡大監旦方隨其父宰是邑,遇呂甚薄。客有譽呂曰:「呂君工於詩,宜少加禮。」胡問詩之警句,客舉一篇,其卒章雲「挑盡寒燈夢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漢耳。」呂聞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聲語胡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輸君一籌。」既而次榜亦中首選。 聖俞嘗雲:「詩句義理雖通,語涉淺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有《贈漁父》一聯雲『眼前不見市朝事,耳畔惟聞風水聲。』說者雲:『患肝腎風。』又有《詠詩者》雲:『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本謂詩之好句難得耳,而說者雲:『此是人家失卻貓兒詩。』人皆以為笑也。」 王建《宮詞》一百首,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往往見於其詩,如「內中數日無呼喚,傳得滕王《蛺蝶圖》。」滕王元嬰,高祖子,新、舊《唐書》皆不著其所能,惟《名畫錄》略言其善畫,亦不雲其工蛺蝶也。又《畫斷》雲:「工於蛺蝶。」及見於建詩爾。或聞今人家亦有得其圖者。唐世一藝之善,如公孫大娘舞劍器,曹剛彈琵琶,米嘉榮歌,皆見於唐賢詩句,遂知名於後世。當時山林田畝,潛德隱行君子,不聞於世者多矣,而賤工末藝得所附托,乃垂於不朽,蓋其各有幸不幸也。 李白《戲杜甫》雲:「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太瘦生」,唐人語也,至今猶以「生」為語助,如「作麽生」、「何似生」之類是也。 陶尚書成mR嘗曰:「尖檐帽子卑凡廝,短<革幼>靴兒末厥兵。」「末厥」,亦當時語。余天聖景 間已聞此句,時去陶公尚未遠,人皆莫曉其義。王原叔博學多聞見稱於世,最為多識前言者,亦雲不知為何說也。第記之,必有知者耳。 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唐人有雲:「姑蘇台下寒山寺,半夜鍾聲到客船。」說者亦雲,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如賈島《哭僧》雲:「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時謂燒殺活和尚,此尤可笑也。若「步隨青山影,坐學白塔骨」,又「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皆島詩,何精粗頓異也? 松江新作長橋,制度宏麗,前世所未有。蘇子美《新橋對月》詩所謂「雲頭灧灧開金餅,水面沉沉卧彩虹」者是也。時謂此橋非此句雄偉不能稱也。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詩亦遒勁多佳句,而世獨罕傳。其與子美紫閣寺聯句,無愧韓、孟也,恨不得盡見之耳。 晏元獻公文章擅天下,尤善為詩,而多稱引後進,一時名士往往出其門。聖俞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獨愛其兩聯,雲:「寒魚猶著底,白鷺已飛前。」又「絮暖<此魚>魚繁,豉添蒓菜紫。」余嘗於聖俞家見公自書手簡,再三稱賞此二聯。余疑而問之,聖俞曰:「此非我之極致,豈公偶自得意於其間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獨知己難得,而知人亦難也。 楊大年與錢、劉數公唱和,自《西昆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殊不知自是學者之弊。如子儀《新蟬》雲:「風來玉宇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雖用故事,何害為佳句也。又如「峭帆橫渡官橋柳,疊鼓驚飛海岸鷗。」其不用故事,又豈不佳乎?蓋其雄文博學,筆力有餘,故無施而不可,非如前世號詩人者,區區於風雲草木之類,為許洞所困者也。 西洛故都,荒台廢沼,遺跡依然,見於詩者多矣。惟錢文僖公一聯最為警絕,雲:「日上故陵煙漠漠,春歸空苑水潺潺。」裴晉公綠野堂在午橋南,往時嘗屬張僕射齊賢家,僕射罷相歸洛,日與賓客吟宴於其間,惟鄭工部文寶一聯最為警絕,雲:「水暖鳧nC行哺子,溪深桃李卧開花。」人謂不減王維、杜甫也。錢詩好句尤多,而鄭句不惟當時人莫及,雖其集中自及此者亦少。 閩人有謝伯初者,字景山,當天聖景 之間,以詩知名。余謫夷陵時,景山方為許州法曹,以長韻見寄,頗多佳句,有雲:「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余答雲:「參軍春思亂如雲,白發題詩愁送春。」蓋景山詩有「多情未老已白發,野思到春如亂雲」之句,故余以此戲之也。景山詩頗多,如「自種黃花添野景,旋移高竹聽秋聲」,「園林換葉梅初熟,池館無人燕學飛」之類,皆無愧於唐賢。而仕宦不偶,終以困窮而卒。其詩今已不見於世,其家亦流落不知所在。其寄余詩逮今三十五年矣,余猶能誦之。蓋其人不幸既可哀,其詩淪棄亦可惜,因錄於此。詩曰:「江流無險似瞿塘,滿峽猿聲斷旅腸。萬里可堪人謫宦,經年應合鬢成霜。長官衫色江波綠,學士文華蜀錦張。異域化為儒雅俗,遠民爭識校讎郎。才如夢得多為累,情似安仁久悼亡。下國難留金馬客,新詩傳與竹枝娘。典辭懸待修青史,諫草當來集皂襄。莫謂明時暫遷謫,便將纓足濯滄浪。」 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又工於書,筆畫遒勁,體兼顏、柳,為世所珍。余家嘗得南唐後主澄心堂紙,曼卿為余以此紙書其《籌筆驛詩》。詩,曼卿平生所自愛者,至今藏之,號為三絕,真余家寶也。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雲恍惚如夢中,言我今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騎一素騾去如飛。其後又雲,降於亳州一舉子家,又呼舉子去,不得,因留詩一篇與之。余亦略記其一聯雲:「鶯聲不逐春光老,花影長隨日腳流。」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詩頗類曼卿平生語,舉子不能道也。 王建《霓裳詞》雲:「弟子部中留一色,聽風聽水作《霓裳》。」曲今教坊尚能作其聲,其舞則廢而不傳矣。人間又有《望瀛府》、《獻仙音》二曲,雲此其遺聲也。《霓裳曲》前世傳記論說頗詳,不知「聽風聽水」為何事也?白樂天有《霓裳歌》甚詳,亦無「風水」之說。第記之,或有遺亡者爾。 龍圖趙學士師民,以醇儒碩學,名重當時。為人沈厚端默,群居終日,似不能言。而於文章之外,詩思尤精,如「麥天晨氣潤,槐夏午陰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又如「曉鶯林外千聲囀,芳草階前一尺長」,殆不類其為人矣。 退之筆力,無施不可,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故其詩曰:「多情懷酒伴,餘事作詩人」也。然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一寓於詩,而曲盡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論,而余獨愛其工於用韻也。蓋其得韻寬,則波瀾橫溢,泛入傍韻,乍還乍離,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類是也。得韻窄則不復傍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如《病中贈張十八》之類是也。余嘗與聖俞論此,以謂譬如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至於水曲蟻封,疾徐中節,而不少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聖俞戲曰:「前史言退之為人木強,若寬韻可自足而輒傍出,窄韻難獨用而反不出,豈非其拗強而然與?」坐客皆為之笑也。自科場用賦取人,進士不復留意於詩,故絕無可稱者。 惟天聖二年省試《采侯詩》,宋尚書祁最擅場,其句有「色映堋雲爛,聲迎羽月遲」,尤為京師傳誦,當時舉子目公為「宋采侯」。

❷ 六甲天書中記載:"六甲印式樣 此印用雷霹棗木,方一尺二寸", 是多大40多厘米

有那麼大的。

另外,現在印一般都是標准規格的。
還有就是法器是需要祖師或恩師同意且煉祭過後才能發揮真正效果!否則就是木頭

❸ 門神分幾類,各是什麼

民俗,是民族歷史文化的標志。民族歷史愈久,文化財富益豐,就以農歷過年(春節)的風俗來說,我國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年」字,遠在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紀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字形為?,很象一個人在收割或頂谷禾回去,所以《說文解字》稱「年「字是」谷熟也,從禾」。商以後到了周,就用這個字來紀年。農業社會里,田裡的五穀熟了收割完畢,則是一年過去,又該開始新的一年了。因此稱春節叫「過年「。同時在這個期間出現的有祝賀之意的東西都冠以「年」字。如:吃的糕叫「年糕」,賣的畫叫「年畫」,互相慶賀的禮儀叫「拜年」等等。中國幅員廣大,西北牧區,古代則以牧草返青一次為一年;生活在東北烏蘇里江畔的赫哲族同胞,過去曾以馬哈魚由海游到江里周年為一歲,當初春第一次捕到馬哈魚後,就掛起一個魚頭以紀新年,這種懸魚頭紀新年的風俗由來已久,雖然它與谷熟無關,但它卻有賀新年、慶豐收的同樣含意。

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一0四年),武帝(劉徹)詔令太史丞鄧平創制「太初歷」,確定正月為歲首,初一曰「元旦」,後以元旦前夜為「除夕」。從此除夕,元旦過年的風俗活動越來越多。如東漢蔡邕《獨斷》里所載:漢代「常以歲竟十二月,從百隸及童兒而時儺,以索宮中驅疫鬼也。桃弧、棘矢(弓箭),土鼓,鼓且射之。以赤丸五穀播灑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葦索、儋牙虎、神荼、郁壘以執之。」蔡邕所說的「神荼」、「郁壘」、在應劭的《風俗通義》中也有記載,說:「謹按皇帝書,上古之時,有荼與郁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鬼),荼與郁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並說:「梗者更也,歲終更始,受介祉(大福)也」。這就是後來人們屋內掛鍾馗驅鬼,門上貼門神以御凶和立桃符於門旁以及貼年畫等風俗的來歷。

二 禮門神及其發展的歷史

歲暮「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御凶也」的風俗,可說是民間年畫里最早出現的一種形式。近代北京的門神畫上,仍印有「神荼」、「郁壘」字樣。「門神」二字最初見於《禮記·喪服大記》鄭玄註:「君釋菜,禮門神也。」可知禮門神是很早出現的風俗。不過那時的門神還沒有具體的形象和名號。到了漢代門神才漸漸形象化了。如應劭說的「畫虎於門」,「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還有《漢書·景十三王傳》中所記:「廣川惠王越,殿門有成慶畫,短衣大挎長劍。」顏師古註:「成慶,古勇士也」。宋代以後門神畫上的猛將秦瓊,尉遲恭之像,就是由此衍變而來。

古人以為黑夜有鬼魅出來,門上若畫或貼幅武將門神,就可安睡。到了晉代,有「元旦畫雞於門」的風俗。因雞一叫天就亮了,鬼魅則不見。此說見於王嘉《拾遺記》:「堯在位七十年,有氏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飴以瓊膏,或一歲數來,或數歲不至,國人莫不掃灑門戶,以望重明之集……。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於牖上,此之遺像也。」畫雞於門上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無疑地擴大了年畫中的門神題材。至今象河南開封、山西臨沂、蘇州桃花塢等地的早期門畫中,尚有這一形式的畫樣傳世。

宋代以前,刻版印畫的技藝尚未成熟,所以隋、唐及其以前的門神都是畫的,推想門上畫荼、壘或虎或雞的還不多。到了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雕版印刷佛像的紙馬店,也在汴京(開封)出現。每逢「清明節」,土庶闐塞諸門,紙馬鋪皆於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又有]「印賣尊勝目蓮經」、「時節即印施佛像」等記載。雕版印刷佛像原來是善土為祈福施送給眾生的,到了宋已由紙馬鋪印刷而帶有商品性質了。同時紙馬鋪的出現標志著雕版印刷版畫的范圍擴大,一到「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見《東京夢華錄》)從此貼門神、掛鍾馗以點綴年節活動,漸漸在民間展開。人們對門神的威嚴治鬼之說,也不象漢唐時代那樣迷信,認為門神只是一個守門衛戶的軍士罷了,對門神也不大尊敬。如宋代蘇軾有一篇文章,題目叫《爭閑氣》:「東坡示參寥(宋高僧道潛的別號)曰: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木,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桃符怒,往復紛紛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急閑氣耶!」從蘇軾這篇雜文中所反映出來的含意,蓋指門神等都是庸庸碌碌之輩,不能自立創業,只有依附於有勢人家的門戶,就是這樣還急什麼地位高下呢!

明代以後,門神不再是「神荼、郁壘」兩個「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的神人,開始由人來選派,最初選出的是唐代開國元勛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將軍。據《三教搜神大全》載:「門神乃是唐朝秦叔寶,尉魅呼叫,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寧靜,太宗慎之,以告群臣。秦叔寶出班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魎乎?願同胡尉遲敬德戒裝立門以伺,太宗允其奏。夜果無警。太宗嘉之,謂:「二人守夜無眠。太宗命畫工圖二人之形象全裝,手執玉斧,腰帶鞭練弓箭,恕發一如平時,懸於宮掖之左右門,邪崇以息,後世沿襲,遂永為門神。」明代的門神既然由人來擇選,那門神的威儀也不能再被人們敬仰。從宋時起歲末除夕便有了一年一換門神的風俗習慣。如吳自牧《夢梁錄》中說:「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之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此風沿襲下來到明代未斷。明朝茅維,字孝若,歸安(今浙江吳興)人,萬曆44年(公元1616年)進士,授翰林院孔目,曾上書奏議足食,足兵政策,不被當時朝廷採用。他痛恨老朽的官僚掌握政權,只圖享受,不做正事,遂編了一出諷刺喜劇來揭露官場腐敗的丑態,劇名叫《鬧門神》。劇情是說農歷除夕,舊例要換門神,新門神來到門前上任,可是舊門神不肯讓位,賴著不走。鍾馗、紫姑、灶君、和合等神都勸歸舊門神退去,讓新的門神上來。劇詞有:「俺且眼偷瞧桃符好乖,那戴頭盔的將軍忒朵,只你幾年上都剝落了顏色,甚滋味全無退悔!」但舊門神仍不聽勸告,死賴著不走。最後九於監察使者下界查辦此事,才將舊門神及其仆從順風耳發配到沙門島。從這個以門神年畫為題材的小戲可以看出:一是明代年畫里不僅有門神、鍾馗等傳統題材,還增添了紫姑、和合等吉祥人物;二是從曲詞「紫花兒」序的唱詞中,得知當時的門神形式是:「誰將俺畫張紙裝的五彩,冷麵皮意氣雄赳,豎劍眉闊口髤?(上髟下思),手拿著加冠進爵,刀斧彭排」的樣兒。明代的門神傳世稀罕,但從此曲詞中得知明代門神與近代四川梁平、河南開封等地印製的年畫相似。

清代滿族人入主中原,不廢漢族新年風俗習慣,除夕依例貼門神、灶君、鍾馗等等。由於戲曲、彈詞和通俗小說盛行,門神中還出現了不少歷史小說中的人物,如「燃燈道人、趙公明、孫臏、龐涓;趙匡胤、楊兗等,並且還畫有戰斗故事。至此已失去了自古以來敬門神為」五祀「之一的意義,轉向具有裝飾性的門神形式發展。清代民間年畫繁榮。貧寒之家,為了表示同慶新年,也都買一對門神來裝點門面。他們選購的多是這類既有古代騎馬將軍,又在舞刀對陣帶有戰斗故事的年畫,如伍員、趙雲之類門神,有的還蘊有勸誡世人之意,例如陝西漢中門神里的龐涓、孫臏,畫孫臏騎鹿攜拐杖,龐涓騎馬舉雙刀。春秋時孫臏與龐涓同拜鬼穀子(王栩)為師,後龐涓辭師下山,仕魏為相;不久墨子又薦孫臏於魏王。龐涓嫉孫臏才識高於自己,誣陷孫臏通齊,魏王信讒言,將孫臏刖去雙膝,並欲殺害,孫臏不得已裝瘋佯狂,使龐不防。得卜商之助,逃出魏國。後乘龐涓舉兵伐韓之機,孫臏攻魏,龐涓回兵,正中孫臏之計,遭亂箭射死。按此故事,孫臏與龐涓並非同心共守門戶之將軍。卻因龐涓嫉賢妒能,陷害同窗反被亂箭射死。這類既有故事情節,又有勸誡世人以善行處世的門畫,確實只有在文化悠久的中國才可出現。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在解放區和大後方曾繪刻八路軍和抗日戰士作為「抗戰門神」。大後方還曾出現「美軍門神」,畫來支援抗戰的美國軍人。新中國成立後,又有畫解放軍和邊防戰士形象作為新的門畫,有的美術出版社還繪制了古代保衛祖的民族英雄,如戚繼光、鄭成功作門神。在「四人幫」橫行的時代造成成千上萬的冤、假、錯案,因而十年動亂後還曾出版了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作門神。民間門畫供古喻今的優良傳統,不斷在新年的民俗活動中,繼承與發展著。

三 民間年畫與民間風俗

我國古代繪畫品類里,沒有年畫這一畫種,宋代雖然已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紙馬鋪印鍾馗、財馬、回頭馬等,饋與主顧」的文獻記載。但還未以「年畫」之名來總稱其品類。明朝年畫題材漸擴大。「十二月二十四日,渭之交年,民間祀灶。人家各換桃符、門神、春帖、鍾馗、福祿、虎頭、和合諸圖,粘貼房壁。」宮廷大內,則「室中多掛綿羊太子畫帖。司禮監刷印《九九消寒詩圖》。」也沒提到「年畫」二字。清代,曹雪芹作小說《紅樓夢》,其中有劉姥姥游大觀園一段故事:當賈母依欄坐下,因問劉姥姥這園子好不好?劉姥姥念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貼,……。劉姥姥說的當然是農村貼的年畫兒,可知清初北京稱年畫為「畫兒」。到了道光29年(公元1849年),李光庭著《鄉言解頤》,書中記有「新年十事」,在「年畫」一事中,說: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此時繪畫內,遂將民間過新年時粘貼的門神、灶君、鍾馗、福祿、和合以及《孝順圖》、《莊稼忙》等含有教育兒童和描寫農村勞動生產的各種畫兒,統一稱作「年畫」了。同時,文中也明確了「年畫」的定義和性質。也就是說:准備農歷過年,人們打掃屋子,清潔衛生之後,在門窗或室內張貼的木版彩印畫,叫做「年畫」。這類年畫的題材內容,主要的是描寫勞動人民喜慶豐收的《莊稼忙》,或含有教化意義的,如《孝順圖》(俗稱「二十四孝」)等。從現存全國各地明清年間的木版年畫來看,它的題材內容確是包羅萬象。除了那些以歷史人物、神話故事、通俗小說等為題材內容的作品外,還有描寫漁樵耕讀「四業」,三教九流,屋木舟車,山水名勝、珍禽異獸、仙花瑤草、水族草蟲、商埠新景、各地風尚、汽車火輪、槍炮戰爭、西洋風俗等,彷彿是一部民間生活網路圖繪。

民間年畫因風俗節日而降,它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等祈福迎接、驅災避邪的願望。民間年畫的欣賞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勞動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達人民大眾祈福禳災的心願時,還要獲得一些文化歷史之類的知識。從而使得民間年畫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重要精神食糧。它雖然歲末臘月才大量出現在鄉村市集城鎮街巷,平時喜慶節日,婚喪風俗中,仍可得見各種不同題材形式的「年畫」。以往大凡歲時節日,和平日嫁女聚親、生子彌月、入塾讀書、考試中舉、陞官授職、拜師收徒、酬師謝神、養蠶獲利、捕魚豐收、出獵平安、安家遷居、謝醫掛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動中,都有年畫藝術形式點綴其盛。為了解年畫藝術與民俗相互關系之密切,下面就民俗活動中出現的一些有關年畫,逐類略述如下:

一)歲時節令里的應景年畫

一、春牛圖

農村過去無歷書(日歷、月歷之類),年畫作坊入冬先印「春牛圖」,圖下畫一芒神(一童子模樣者手持一短鞭,俗稱句芒,象徵春臨)依一卧牛身旁,手托一「春」字。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節氣月日表,及「流郎詩」、「地畝經」等。供農民耕作時,按圖上節氣務農。宋劉克庄詩:「今年台歷無人寄,且看樹翁壁上圖」句,則知《春牛圖》遠在宋代已流行民間。《春牛圖》又名《芒神春牛圖》。《清嘉錄》:蘇州新年「城中圓妙觀尤為遊人所爭集。賣畫張者聚市於三清殿,鄉下爭買芒神春牛圖。」

二、戲出燈畫

民間以農歷正月十五日為燈節,城市街上懸燈結綵,慶賀佳節。農村則以秫秸扎一方形燈架,外糊木版印製的「燈方子」紙畫。這類燈畫四張為一幅,印有各種地方戲曲一出。如河北武強畫店印的《打金枝》一幅,畫郭暖恕打昇平公主不去為公公郭子儀拜壽,公主被打,回宮哭訴,父皇唐肅宗(李亨);郭子儀得知幼子郭暖毆打公主,闖下大禍,綁子上朝請罪,肅宗認為附馬與公主吵架是兒女家庭之事,不應由朝廷處理,並與皇後勸解二人和好。圖上還刻有謎語各一則,如「小人無用」(葯名一)謎底為「使君子」。又有「走馬燈」,是用年畫作坊刻印的刀馬人剪制而成,走馬燈做法是先用竹篾紮成方或圓形紙燈,將彩印刀馬人剪出,黏一紙輪之下四周,輪中有干,能活動自轉,下放一燭,燭光煽輪,輪上之刀馬人物隨即旋轉不息,常見的有:「三戰呂布」、「割須棄袍」、「捉拿花蝴蝶」等小說中的武打場景。按漢司馬遷《史記》載:「執金吾掌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許弛禁,謂之放夜。」但當時還未成「燈節」,到了唐以後,燈節(又稱元宵節)才漸漸熱鬧起來。宋時,元宵節的燈品最多,周密《武林舊事》中所說「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就是「走馬燈」。可知宋代已有以火煽輪而自輪的走馬燈了。清代一位貴族子弟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里說道:「走馬燈之制,亦系以火御輪,以輪運機,即今輪船,鐵軌之一班。使推廣而廣之,精益求精,數百年來,安知不成利器耶?惜中士以機巧為戒,即有自出心裁精於製造者,莫不以兒戲視之。今日之際,人步亦步,人趨亦趨,詫為神奇,安於愚魯,則天地生財之道豈獨厚於彼而薄於我耶?是亦不自憤耳!」參見附圖北京刻印年畫《鋸大缸》走馬燈人物。

三、老鼠娶親

《北京歲華記》雲:「25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盡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謂之填倉。」北方是日有「老鼠娶親」之說,南方謂「老鼠嫁女」,上海一帶於正月十六日為老鼠婚期。民間年畫產地,如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湖南隆回、福建漳州等年畫作坊,都有這一題材的作品印製,而且還影響到東南亞等國家。如越南的年畫中有一幅《老鼠娶親》,就與湖南隆回楚南灘頭印製的相彷彿,老鼠娶親的故事據清俞越《茶室叢鈔》:老鼠生了個女兒,它的父母非常喜愛它,要把它嫁給一個好女婿。它們認為太陽高高懸在空中,應該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了,就求太陽作它們的女婿。太陽說:我不行,只要烏雲一來就把我遮住了。老鼠一想還是雲好,就去請烏雲作女婿。烏雲說:我怕風,風一吹就找不到我了。於是老鼠又去找風,風說:我可不行,因為我遇到牆就無力了。老鼠又去找牆,牆回答說,我最怕老鼠,老鼠一打洞我就垮了……。民間傳說又有發展,說:老鼠最怕貓,如果把女兒嫁給貓,那麼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老鼠很高興地找到了貓,貓一聽很是高興,說好當晚娶親,這天正是正月二十四日,當花轎抬著新娘還沒來得及下轎結拜時,老貓一口先把新娘吃掉了。其實,填倉節是捕鼠的一次集體行動。春天正是老鼠繁殖季節。南方天氣暖的早,北方稍晚,故相差十天,老鼠娶親的這天,民間晚上不許點燈並給貓兒好飯食。教兒童們夜晚不要說話,靜聽老鼠娶親的鼓笛笙簫之音樂。這樣全村皆黑沉沉靜無一聲,老鼠則可全無顧忌了,只有貓兒吃好了正有力氣去消災老鼠,以保護填好糧米的倉房。所以這「老鼠娶親」題材的年畫,各地作坊都有印製,每到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的前夜,老人們常將牆上貼的這幅畫講給孩子們聽,哄孩子們早入睡,以誘鼠出洞,放貓擒拿。

四、天師符

《清嘉錄》:「五月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貽天師符貼廳事以鎮惡,而小戶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畫姜太公財神及聚寶盆、搖錢樹之類。」因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蘆席,及忌蓋屋」。(梁·宗懍《荊夢歲時記》)。所以廣東佛山、陝西鳳翔、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上海舊較場等年畫作坊,都刻印多種形式的「天師符」以備五月供人們采購。蘇州桃花塢就有《靈符鎮宅》、《天師真人》、《太公在此》、《杏黃旗》等大小尺幅不一的七種。據《三教搜神大全》載:「天師者,漢張道陵也,子房八世孫,光武帝建武間生於吳天目山,學長生法術,隱於北邙山,章帝、和帝累召不起。久之,遍游名山,東抵興安雲錦溪,升高而望日,是有異境,緣衍流而之雲錦洞,有岩焉,煉丹其中三年,青龍白虎繞於上,丹成鉺之,時年六十,容貌益少,又得秘書通神變化,驅除妖鬼,後於蜀之雲台峰升天,所遺經綠符章並印劍,以授子孫。」年畫中的張天師,都是身披八卦袍,以表示煉丹,手舉利劍,顯示除殺鬼魅之威風,有的坐騎黃虎,藉以驅邪惡。每幅圖上或蓋一「靈符鎮宅」之方印,或印一「敕令」神符,故名「天師符」。是大江南北端午節日常見的一種木刻彩印應時畫。

五、鎮宅鍾馗

鍾馗是民間木版年畫中較早出現的一個題材。北宋時已有印賣鍾馗的文獻記載,不過那時是在除夕懸掛。葉夢得《石林燕語》:「宰執每歲有內待省例,賜新火冰之類。元豐元年(公元1089年)除日,神宗(趙頊)夢中忽得吳道子畫鍾馗像,因使鏤板賜二府,明年除日復賜。」反映出宋代鍾馗是和門神一樣,都是新年出現在牆壁或門上。直到明朝時歲暮還是「門旁置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室內懸掛福神、鬼判、鍾馗等畫」(見劉若愚《酌中志》)。明代以後,除夕懸掛鍾馗的風俗漸漸移到五月端午,懸於堂中「掛鍾馗圖畫一月,以祛邪魅」(見《清嘉錄》)。鍾馗驅邪祛魅之說,初見於宋代沈括《補筆談》:「禁中有吳道子畫鍾馗,其卷首有唐人題記曰:明皇開元講武驪山,幸翠華還宮,上不懌,因店作,將逾月,巫醫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夢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絳犢鼻,履一足球隊,跣一足,懸一履,搖一大筠紙扇,竅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繞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蘭裳,袒一臂,革雙足,乃提其小者,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上問大者,爾何人也?奏雲: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進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夢覺,店若頓瘳,而體益壯,乃召畫工吳道子,告之以夢曰:試為朕如夢圖之。」後來繪畫中的鍾馗,即從此說而來。民間年畫中之鍾馗,多無捉鬼情節,只畫鍾馗頭戴進士巾,身穿圓領官衣,革雙足,仗劍,,手指一蝠,或題「引福入堂」,或題「恨福來遲」以及「福在眼前」、「福自天來」等字句,蓋借「蝙」與「福」字之音相諧近,巧成一句吉利之語。此外,蘇州桃花塢和上海舊較場清代刻印的鍾馗中,有鍾馗右手舉劍,左手抓一腰遮虎皮裙之鬼,旁刻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上有「消除五毒」、「驅邪降福」方印和一「八卦圖」者,可見清以前除夕懸掛鍾馗的風俗,已演化變成了5月5日時提醒人們注意夏天已到,蛇蠍毒蟲活動,要防範兒童勿被蟲咬的招貼畫了。

六、月宮符像

8月15日正當三秋恰半,俗稱中秋。宋以前,每逢中秋人們只是飲酒賞月。此夜正是金風送爽,玉露生涼,月色倍明,丹桂飄香的好時光,大戶人家莫不登高樓,臨水榭,開敞軒,迎月賞景,排宴高歌。「雖陋巷盆寒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實。」(《夢梁錄》)但此時還沒有祭月宮,分月餅之風俗。明朝劉侗等著《帝京景物略》,其中有祭月之說:「8月15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跌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花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葯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月光紙」,至今尚有收藏。但系清代後印,形式確如劉侗所記。月光紙上刻印一菩薩跌坐一蓮座上,下有龍女、善才童子雙手合十立於漂浮海面之蓮瓣上,空上韋馱抱杵立於雲端,繪刻精麗,宛如宋人「水月觀音」之圖。下有一圓光,象徵滿月,內刻一兔搗葯於桂樹下,後有綉窗畫棟,玉石欄桿之宮殿,圓光外上刻一佛二菩薩坐像,旁列四天王站立兩側,下有海水龍王朝月宮。構圖勻滿,刻工細密,是屬北京木刻年畫作坊上乘之品,其它各地,如河南開封、福建泉州、雲南保山、以及山西大同等地作坊刻印的「月宮符像」尺幅都高不盈尺,只繪玉兔搗葯於月宮而已,開封朱仙鎮年畫作坊印製的《月光菩薩》之像別具一格,附繪有桂殿玉兔外,還畫一後妃宮妝之像,宛如一幅仕女圖畫。

七、斗香

蘇州桃花塢年畫中,有「齋月宮」的全份彩印畫,蘇州一帶民俗,中秋拜月不設月宮符像,拜月時院中案上設一「斗香」。斗香是以線香作斗形,外粘以彩畫,斗內納香屑於其中。香斗內放一彩印之宮殿,形如三間四柱之牌樓,和印有三國演義故事(如「灞橋桃袍」、「三戰呂布」等)的三角形彩旗,「僧俗咸買下,焚於月下,謂之燒斗香」。此外,蘇州等地木版年畫中,尚有一種彩印「月餅紙」。紙上印有月餅形式,和「官禮茶食」等字樣,是屬包裝藝術之類。按三南宋時已有了月餅之名,但只作為「蒸作從食」(見《武林舊事》),還非應節之食品,明代8月「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酌中志》)。這才作為中秋的節物出現於市。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作四等,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即西北各民族;三是遼、金統治下的舊族北方人民稱「漢人」;四是南方人民叫「南人」。統治者對「南人」剝削壓迫最殘酷。元末,江南人民在八月秋收之後,以祭月為名互贈月餅,餅內放有「八月中秋殺韃子」紙條,號召起義,推翻暴政。後來為了慶祝勝利,每年中秋節日便互送月餅為「官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50年代江蘇徐州作坊刻印的一幅「中秋月餅」包裝彩紙,上有工農和五穀蔬菜圖像外,還印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字樣,猶存古代民間傳說合力禦侮之遺意。

八、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是屬民間年畫中歷畫之一種,它也是早期出現的年畫形式之一。現存較早的一幅是明代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陝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圖》。此圖中畫一蒜頭形寶瓶,上插一枝折梅花,花瓣共81。梅瓶四周,畫自一九到九九由冷轉暖的不同氣候和人們耕種聚飲的各種風俗活動。如「二九」一圖,畫寒林蕭索,白雪滿山,華樓上有人對飲賞景,樓下遊子徘徊於途,上題:「凜凜寒風刮地來,冰花妝就玉樓台;銀瓶注酒歌金鏤,誰嘆徵人尚未回。」又「八九」,畫農人鞭牛犁田,上題:「積潤統消景物鮮,桃花未吐柳含煙,農人自此知春及,南佃耕開百畝田。」畫出寒冬與初春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明尤侗《帝京景物略》:「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可知明代「九九消寒圖」之形式,多畫梅花。清代年畫中「消寒圖」的形式花樣較多,傳世者尚有不少,有畫三出小戲,每出戲名三個字,每字筆劃為九,共81筆。如「洪洋洞」、「破洪洲」、「南陽關」(破陽字勉強為九筆)。還有中畫人物,兩邊刻有「九九消寒歌」者。天津楊柳青李盛興畫店印的《歲朝吉慶九九圖》

❹ 有沒有耳朵很大想貓耳一樣,尾巴像球一樣的動物,神話中的也行

在塞外大草原上上,生活著一種叫做草原跳鼠的嚙齒類小動物,它的長相完全符合你的描述,耳朵很大,是為了收集更多危險的聲音,尾巴很短就像毛球一樣,看上去很可愛

熱點內容
斷背山有幾分鍾 發布:2024-08-19 08:31:17 瀏覽:253
日本電影 女老師和學生私奔 發布:2024-08-19 08:29:36 瀏覽:49
台灣電影 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02:18 瀏覽:134
2020最新電影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7:56:06 瀏覽:641
男男電影虐 發布:2024-08-19 07:04:57 瀏覽:10
韓國電影李采潭主演的關於發廊的 發布:2024-08-19 07:01:57 瀏覽:2
每期都有做的動漫 發布:2024-08-19 06:44:33 瀏覽:778
東宮拍攝時間 發布:2024-08-19 06:44:12 瀏覽:5
林正英電影情節鬼抬轎 發布:2024-08-19 06:36:35 瀏覽:254
懂的都懂在線觀看網站 發布:2024-08-19 06:26:11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