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什麼時候出現品牌專櫃
㈠ 如何擁有百貨公司的專櫃
一般商來場專櫃要的手續是所經營品自牌的三證:品牌注冊證、營業執照、完稅證明。
另外還有等商場把生意不好的撤櫃,有地方時。
收費根據商場的政策和他的搶手程度來定:
有的商場按營業額收取28%扣點,並且設置營業額底限,如果銷售額低於底限,就按底限扣點
有的商場除了按營業額扣點外(略少些),還按面積收取管理費
少數的商場只按面積收取費用,例如:某商場女裝二樓20平米每月4萬元
這些都很靈活,大客戶或者代理知名品牌的可以和商場討價還價,可以少扣點,可以不參加節慶活動(大折扣和送券)
有關系或者商場生意不好靈活性就更高了,包括每月的結算都是需要你去談的。
㈡ 王府井百貨旗下各商場都有哪些啊
HQ尚客。大鍾寺。大興。百貨大樓。以及各個門店。廣州,武漢,成都u,重慶,鄂爾多斯,福州,湛江,蘭州,鄭州,洛陽,太原,西寧等。還有網上商城。以及現在的巴黎春天
㈢ 福州五四路王府井百貨何時開業都會有什麼品牌入駐呢望回答~
9月底
㈣ 百貨大樓的發展歷史
百貨店的發展歷史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目前基本上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從民國初期上海的先施百貨算起,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每家連鎖百貨店和專業的管理顧問研究機構都積累起了豐富的運作經驗,不管是對於新店的籌備運作還是老店的升級改造都已經做的比較出色,但是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就針對百貨店的發展和改造談上一些簡單的看法,希望拋磚引玉,能對百貨的長期健康發展有所益處。 我把百貨公司在我國的發展分為3個時期,第一是1912年10月20日澳大利亞華僑在上海開設先施百貨至1949年10月1日前的國統區百貨發展時期;第二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78年黨的11屆三中全會的百貨發展時期;第三是11屆三中全會到現在的現代百貨發展時期。 先施百貨的開設是海外華人把先進的零售業態引入中華大地的開始,其後在南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地也出現了類似的百貨公司,性質一般為國民政府官辦;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都開設了大小不一的百貨公司。這個歷史時期的百貨公司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徵:官辦性質,地理位置優越,經營面積不大,經營商品品種單一,消費客群特定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開始了公私合營時期。大量民國遺留的官辦百貨直接接管不說,少數優秀的民營百貨公司也開始了合營時期的發展;由於建國初期全國經濟的困難和「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的損失,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百貨公司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非常有限,主要是為全國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生產資料,所有商品實行計劃供給,以百貨大樓為直接表現形式。這個時期的百貨公司具有經營網路龐大(由省級擴展到了鄉鎮一級),商品調度高度統一,商品量基本滿足一般消費的特徵。 前兩個時期的百貨都是賣方市場來主導,雖然所處的社會形態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也經過了66年的漫長發展期。1978年黨的11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發展方針,隨著對外開放口岸的逐漸增加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等亞洲近鄰也加強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經過到1989前超過 10年的市場試探摸底期,太平洋百貨,百盛百貨,伊藤洋華堂百貨,西武百貨,崇光百貨以及巴黎春天百貨等開始了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發展開來;加入WTO時至現在中國的自有時尚百貨品牌已經有王府井,卓展,廣百,大洋,天虹,賽特,世紀金花,民生,新世界,華潤,茂業,銅鑼灣,銀泰,新瑪特,美美,連卡佛......等等50多個連鎖品牌,中國的百貨產業進入了全面發展提高的成熟時期。 在成熟百貨的圈子裡經常走動,更多的是學不完的知識和努力拚搏的動力。不管是外來的,還是本土的百貨公司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有些是一開始成功,但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後,卻開始失敗了,怎麼都找不好原因,最後自生自滅了;還有些是一開始失敗,但是經過細致的調研分析後,做了有針對性的改造,又重新走上了成功的軌道,發展壯大了。這里都說到了百貨公司的改造問題,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百貨才需要改造呢? 百貨的改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方位的整頓改造,一種是有針對性的升級改造,針對百貨不同的問題我們實行不同的改造方案。一般開發商成立百貨公司的目的首先是贏利,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其次是為區域內的消費群體提供所需服務,保障供需平衡。這也是許多百貨公司需要改造的根源所在,贏利和供需平衡的前後問題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在具體做的時候大多數人做不到。所有成功的百貨公司都是在充分滿足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實現長期穩定的贏利目標的。接下來就我操作過的陝西兩個成功百貨項目簡單的說說這兩種改造,供大家探討。 第一個項目位於古城西安,所在地曾經是比較繁華的地段,由於地鐵的建設,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攔截在繁華之外;與此同時,在地鐵的內圈上項目一千米半徑內又興起了一家三萬方的流行百貨,基本上分走原有的繁華。一個機會朋友和我介紹到了這個項目的開發商,讓我想想對策,於是我在經過詳細的調研分析做出整改計劃書的同時很自然的接管了該項目。 首先,項目由於地鐵建設的原因自然的被分割出來,總消費人口被削減了近40%;第二,附近三萬方百貨的強勢開業對我2.5萬方的項目形成了強勢的沖擊,對手除了在化妝品和運動等我項目的強項上做的更到位外,還加強了女裝品類的招商,活躍在西安市各大百貨的流行品牌大多進駐;第三,地鐵的建設已對我項目影響了2個多月,整改工作必須馬上進行;第四是個有利的消息,就是項目開業2年至今只接到了3次投訴,並且處理結果很好,通過我對商場近一周的觀察也基本上證明了這一點;第五,開發商的資金大部分回籠,使項目走出困境的信心堅決,這對我來說是個最好的消息;第六,在附近三萬方的項目開業以後,區域內遷來了一個大學的分校區——這應該就是項目成功改造的重要突破口。 在如上3:3利弊消息的基礎上,我開始了項目的整改工作。這是一次有針對性的整改,目的是拿回原有的市場外,增加影響力,因為項目在此時還可以基本持平。我決定要對項目進行必要的升級後,首先書面請示了開發商的意見,結果不謀而合;於是我在第一時間對公司的主要部門負責人召開了一個整改動員大會,開發商列席。在會上我除了常規的給團隊堅定信心打氣之外,還成立了特別招商小組,針對大學新校區的新興強大消費群對肯德基,麥當勞和數碼電子產品開始招商,消息在招商兩個月內密封;接著,負一層4500方的綜合超市和四層的經濟型影院也進入我的招商名單,當然,動線的修改也勢在必行。這時的樓層布局變成了: B1 4500方綜合生活超市(原來的運動賣場搬到4層,只留耐克阿迪彪馬等近20個重點品牌,加大專櫃經營面積,打出體驗牌) F1 KFC或麥當勞的其中一家,建設銀行和浦發銀行的自動取款點,內部保留化妝品區,擴大彩妝的經營面積;整改珠寶區品牌,只保留老鳳祥,戴夢得等4家專櫃,引進曼谷銀,老銀匠,海盜船,印度銀飾等時尚銀飾品牌,吸引年輕的消費客群,設立1000方女鞋女包專業賣場; F2 時尚男女裝品牌店,2000方電子數碼體驗廣場; F3 大眾服飾鞋帽綜合賣場,美食廣場(3,4越層經營); F4 運動精品體驗店,經濟型影院和美食廣場 由於我在西安市場已經做了很多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廠商資源;公司同仁一起努力,齊心協力,我們的暗中招商還算順利,對個別的次主力店進行的一定讓利也爭得了開發商的同意。在進駐項目55天的時候,招商基本完畢,整改方案開始實行;得益於之前和廣大商戶的充分溝通,這次調整非常順利,公司也給出了增建過街天橋和1個月的免租期作為回報,整改工作大獲成功,當月銷量(算上交叉裝修期,實際為19天)及趕上了修地鐵前的水平,附近的居民和大學生成為了消費的主要客群,我壓得寶終於算是成了!不僅留住了原來的商戶,也完成了一次大換血,對項目進行了成功升級改造,成為了商圈裡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朋友說我是在賭博,可又有哪一個職業經理不具備這種賭性呢? 另一個項目是在2007年進行的,說起來更簡單,因為這項目內因外因導致幾乎快要倒閉了,等於對項目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造。項目位於陝西的一個偏遠地級市,位置也不是最好,但是周邊的軍工單位,工業廠礦職工消費群非常穩定,項目的失敗幾乎可以全部歸結到原來定位青春運動概念賣場的事情上。 找到了失敗的症結,我們在第一時間對商場內部的經銷商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分別談話,發現大家還是願意在這里經營的,只是商場總在限制他們必須經營運動休閑品牌,使他們不舒服,銷售也不好。這顯然是原來的管理者一廂情願,違背了市場的基本規律造成的。商場不大,營業面積1.4萬方左右,共有96個專櫃,74家經銷商,我派人專門徵求了同時經營2個櫃以上的少數經銷商的意見,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來對商場進行改造。我根據周邊人口年齡分布35歲以上佔60%,且沒有一家真正的生活超市的的基本特徵,做出了5000方加9000方綜合百貨的組合業態規劃,並提出了把項目外立面改造的更簡潔明快的方案。 三層分別經營:F1 中高檔化妝品,黃金珠寶,大眾眼鏡店; F2 中檔男女服飾配件,精品運動休閑體驗館; F3 5000方的綜合生活超市 開發商對我做超市最感興趣,全部否定原來的運動休閑定位認為有些冒險。我為他分析周邊主要消費群體的結構和生活喜好,他才勉強點頭,半信半疑的說試一試。我說項目改造都有風險,但是我們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做改造方案並以我們的職業操守來保證實行的質量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這種風險,讓項目早日的走出困境,實現盈利目標。最終開發商在改造執行書上簽了字,同意了我的方案。我知道他冒了很大風險,我用實際行動來感謝他對我的信任。 重新招商是這個項目最大的難題,為此我把西安的總代理商請到了項目來,和商場中願意留下繼續經營的商戶面對面的洽談;又派專人帶他們到西安代理商的展廳實際的了解品牌的情況,替他們來談經銷政策,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辛苦了26天之後迎來了一個集體的簽約日,當天簽署了21份合同,開發商喜出望外,當即拍板了我申請的招商動員的酒會的事情。隨著招商動員酒會的順利舉行,陝西本地的一家連鎖超市也和我們簽署了合同,項目招商完成率達到了90%以上,我一邊擬定開業計劃,一邊加大力度對剩餘區域的招商。至開業前的一周時間,在我的「苛刻政策」下,招商100%的完成了!但是我的招商部馬上進入了品牌儲備階段,開始了開業後經營指導的鋪墊工作。 再開業那天,當地的市長也來講了話,在鑼鼓喧天的氣氛中,市長說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商場,以後群眾再不用攢著一起到西安消費了!我的有些員工當即熱淚盈眶,這是他們嘔心瀝血,30多個小時不合眼換來的成果呀!開業當天百貨和超市銷售總計104萬,開發商也激動了,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久久的不松開...... 大家做百貨都很辛苦,改造百貨更為不易。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百貨店都需要改造呢?從廣義上說是的。良性發展的百貨店改造我們一般稱為調整,就是要一步步的把它營造的接近完美;贏利難和負贏利的百貨店我們需要用到前面說的有針對性的升級改造和全方位的整頓改造,通過這種改造來讓它發生巨大的良好轉變,最終也要變的接近完美。在改造的過程中會出現方方面面的阻礙,有來自於經銷商或來自於開發商的,還有其他我們想不到的方面的,其實他們阻礙的真正原因還是害怕失敗,害怕再次失敗!——沒有人不怕失敗,也包括付出整個身心、專業做商業的我們,可我們只有按照科學的方法一步步的制定並實行准確有效的方案,才能夠打消這些阻礙者的疑慮,為他們的投資增加保障,也為他們的項目帶來良好的發展,為當地的消費結構平衡作出努力。
㈤ 為什麼百貨商場的一樓大都是化妝品專櫃,每層樓賣什麼商品有講究嗎
化妝品是女來性的面子需求,也是整個商源場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部分,擁有龐大的客流和客源,一般化妝品放在商場一樓,考慮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商場的聚客需求,商場希望通過形象美觀,美麗的化妝品櫃台去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店,同時一樓還有可能出現的是知名的餐飲連鎖、奢侈品單獨店等,而服裝一般是在樓上幾層,商場是希望顧客能上去慢慢逛,慢慢選,服裝大多需要的展示面大,還需要有更衣室等,所以放在樓上,會有一定的私密性,還有個原因主要是一樓的租金費用相對比較高,一般化妝品、黃金等願意承擔相應的租金拿下一樓的位置,服裝等品牌不夠強勢,則會選擇鋪面較高的位置。而鞋放在一樓,商場的考慮是希望顧客能選好鞋以後,換上新鞋慢慢逛,更多是為了方便顧客考慮。
越高樓層,一般的目的性就會越發的明顯,比如傢具、兒童用品,食品、影院,一般都會再比較高的樓層,顧客直奔主題。
㈥ 北京百貨大樓都有哪些品牌的化妝品專櫃
夏奈爾,sk2,資生堂,玉蘭油,歐舶來,露華濃...
㈦ 想在百貨公司(商場)開個專櫃賣品牌服裝,一點也不懂,請知道的朋友賜教!
1.需要那些費用?
答:最基本的貨物和道具的費用。
2.百貨公司多久和內商家結算營業容額?百貨公司抽多少?
答:一般一個月一結。做扣率一般30%多點,還有什麼廣告費、促銷費等等,每個商店的花頭都不一樣,有的商店還有指標,完不成的部分你自己花錢買自己的貨。有的是按營業面積做租金的。
3.怎麼招聘導購小姐?平均工資為多少?怎麼抽成?
答:各個網站、報紙登招聘廣告、朋友介紹、職業介紹所去招聘。工資每個城市都不一樣,上海一般1400元/月+提成(0.8%--3%不等)。試用期2個月。
4.可能還有很多沒想到的問題,望各路大俠詳細指路。
答:還有就是要跟商場搞好關系,最好找個層面好、位置好的鋪面、最主要的貨源一定要適銷對路、導購小姐要敬業、及時對滯銷的貨品作出相應對策。想到有什麼要問的再問吧~
㈧ 服裝專賣店和百貨公司專櫃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一般人們都喜歡扎堆湊熱鬧,人越多的地方越吸引人前來,服裝經營需要的就是人氣。沒有一定的人流量很難保證銷量的增長,相對於街邊專賣店,到商場店的人大多是有備而來的,他們的消費目的更為明確。」從事服裝銷售多年的李意平女士認為,「不過商場的銷售需要依靠促銷活動,如果沒有活動,銷售就很一般。」
購買習慣也決定著品牌選擇哪種銷售模式。經過市場調查,聯縱智達咨詢顧問機構咨詢顧問卜凡發現,在沈陽、大連、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服裝銷售渠道多以商場為主,人們對商場極度信任。而在溫州、株洲、成都等地區,雖也有商場,但是消費者對專賣店的信任超越了商場。所以,各大品牌在選擇銷售模式時,不僅要考慮所在商圈的定位,還要從地域因素、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綜合考慮。
商場店中店一般採取的是服裝商和商場分成結算的共同經營方式。因此,在各種節假日活動中,二者通常會採取一致的行動打折或者返券促銷。店中店的經營方式,使廠家更容易進入零售領域,在銷售產品的同時,還便於宣傳產品品牌,塑造企業形象。店中店使商場、工廠、顧客三方得利。
然而,店中店在給品牌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給服裝企業帶來一些隱痛。卜凡分析說,選擇專賣店或商場店中店各有優劣,品牌商需要自己斟酌衡量。與專賣店相比,店中店存在很多問題:由於商場營運得服從商場的統一管理,如統一促銷、商場內配導購員等,專賣店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商場經營具有不穩定性,如每隔一個季度、半年、一年要對品牌進行調配,品牌商則要服從商場統一調配,有的調配的幅度高達10%—20%左右,而專賣店則只需按照合同簽定的時間期限即可,具有較強的穩定性。
卜凡認為,商場的品牌運作不利於個體品牌的提升,它更強調整個商場的整體運作,而專賣店則不然。所以由於商場的獨特性決定了商場營造的三大要素:具體的專櫃(專廳)的位置、專櫃(專廳)的面積、扣點,都與商場的相關負責人的客情關系不無干係。
「選擇百貨公司意味著投資的風險小,因為商場在與你共擔風險,商場無疑是接觸大眾面最廣的渠道,但企業的贏利空間會變小,除了不能自己控制促銷活動外,還有資金迴流慢的問題;中國收入不平均,批發市場仍然是很多人選擇的購買渠道,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專賣店投資大,風險大,但專賣店可以建立起與顧客一對一的服務,可以讓顧客深深體驗到公司的產品、品牌文化以及售後服務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培養顧客忠誠度最好的渠道,也是資金迴流最快的渠道;此外也可以進入到超市,沃爾瑪在全球每年的銷售量讓人吃驚,現在很多百貨公司也在做自有品牌。企業如何讓自己的規模做大,市場容量做大,又滿足特定顧客的需要,品牌多元化和渠道多元化都是必須考慮的。服裝企業需要根據品牌定位、價格、顧客群去選擇不同的渠道,這樣准確性和多元化都可以實現。進入不同的渠道,需要讓自己的產品差異化,也可以實現商品的物流流通,降低庫存。」聯合時代首席顧問楊大筠這樣分析各個渠道的優勢和劣勢。
店中店——別無他選?
依革思兒(EXR)品牌由韓國投資,設計團隊也都是韓國人組成,在中國的運作處於起步階段。「新品牌進入一個國家,第一關就是要得到百貨公司的認可,只有百貨公司給你一席之地,才會有可能讓消費者進而認識。」在依革思兒(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營業部經理張科峰看來,在商場開店中店是必然的選擇。
「我們把渠道分為十二種,最重要的就是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在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開店中店是白領拓展渠道一貫的模式。」白領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振宇說,「不開街邊店是根據企業運營的獨特方式,這樣可以有一些針對性的策略,比如可以進入機場或直營。在百貨公司開店中店也是國際一、二線品牌進入中國最普遍採用的模式,這個渠道對他們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品牌開街邊的專賣店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在做服裝的同時也做了商業地產,兩方面都可以得利。開專賣店還是店中店要根據自己的策略,因為白領是高端的品牌,要做專賣店就必須有很好的街區,目前在中國,不管哪個城市,這樣的街區都很少。此外專賣店要培養固定客流形成,有一個時間成本。而在百貨公司本身就有很大的客流,這對成本控制非常有利。」
專賣店——無奈的選擇?
盡管品牌專賣店也是服裝銷售的重要方式,然而與商場店中店相比較,專賣店似乎只能退居二線。
在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商業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耀看來,在街邊開專賣店更多地是為進入高端商場做准備。「一些品牌的定位比較高,但不能進入高端市場,只能先進入低一些的市場,希望再慢慢拔高。但這種拔高是很困難的,進入二級商場後,便很難再進入一級商場。規避這個問題的方法是,自己先開專賣店,將品牌形象做好,給商家一個不錯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淀,再進入高端百貨。」
「在一些商圈,店中店是很難開的,想請你進去的商圈人流不是很大,你想進入的商圈又沒有位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開專賣店。一般選擇專賣店這種形式有兩種:一是品牌非常成熟,更利於培養忠誠客戶,一是不能進入好的商圈,用專賣店來培育品牌。」
服裝企業——只有順從?
「在可選擇的商圈中,是建立品牌專賣店,還是做店中店,在許多時候不是品牌能夠左右的。」在張科峰看來,服裝企業在更多的時候只有順從,「商場有自己的利潤分成方式,比如燕莎就是抽成,而其他一些百貨就是收租金。在商場收租金的情況下,一般會選擇專賣店,而對於商場抽成的情況下,自然就是店中店模式。專賣店模式這種方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就是給商場付租金,專賣店的管理,比如導購人員的選擇與培訓等,都由我們自己掌控。而店中店的模式下,品牌銷售的好與壞與商場的利益掛鉤,因此商場會干預品牌的銷售,提出一些要求和限制。在銷售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品牌樂意選擇開專賣店:如果我一個月銷售額兩百萬的話,除去十萬元租金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而假如選擇店中店模式,我們盈利多了商場抽成也多,品牌就要付給商場更多的利潤。」
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源新燕莎經理郗運興介紹說:「北京有多種多樣的商圈形式,商場與我們品牌的合作方式也各不相同。七匹狼品牌與京城商場的合作,有的以租金的形式,有的則屬於聯營的形式。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認為租金形式下的專賣店更好操作,我們可以自己掌控一些促銷活動。但是有時候要進某個商場,也不得不根據商場的規定選擇聯營形式。聯營形式下,我們銷售的針對性相對差一些。顧客並不是專門沖著你的品牌而來,而是在逛的過程中,看見合適的就買了。而像我們旗艦店的顧客,就體現出更大的品牌關注度和忠誠度。」
郗運興對於旗艦店這種模式非常青睞:「我們的旗艦店店面積大,能夠展示豐富的產品品類,來這里的顧客消費層次相對比較高。一個顧客買了上衣,還要搭配褲子、襯衫等,因此單個顧客成交額比較大。這樣,我們金源新燕莎七匹狼旗艦店搞會員模式就比較容易。從這幾個月的銷售情況看,有個別顧客的購買額度在一兩個月之內就積累到一兩萬。而在商場的專櫃,要做會員活動就不太方便。」郗運興比較說,「一是因為商場聯營形式下,顧客對品牌的依賴感差一些;二是因為商場總會定期不定期的搞活動搞促銷,會員活動就意義不大。」
「中國渠道存在的一大問題是中間的層次非常多,很多企業都要通過經銷商,經銷商又發展二級經銷商,通過三到四級渠道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渠道層面越多,經銷者的利潤便越小。服裝行業在未來必須重心下移,簡單而直接地面對市場,把更多的利益給消費者,也為自己在價格上的競爭增添砝碼,同時更便捷地了解市場。」對於中國服裝銷售渠道存在的問題,聯合時代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楊大筠這樣分析。
品牌——能否做到為我所用?
鱷魚恤進入北京市場已近20年,一直以來,代理商在各大商圈都建立了自己的網點。公司改變原有的代理制經營模式後,在原有的基礎上,正著力建立自己的終端銷售網點。目前的18家店鋪都是商場店中店,這延續的是以前的銷售模式。
「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整合網點,把18家零散的店鋪重新調整。」鱷魚恤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范向東說,未來一年的工作重點是做好品牌形象,並計劃對店鋪作一個清晰的劃分:20%專賣,80%百貨商場。把專賣店開起來,調整現有的百貨,因為他堅信終端是最好的廣告。
在北京周邊,如順義,鱷魚恤選擇開專賣店。范向東解釋說,「實際上,這個地方的商場與品牌形象是有很大差距的,比較低端,所以我們會選擇開專賣店。因為這里租金成本低,做出來的生意額都不錯。」
在王府井商圈,鱷魚恤將租下新東安市場200平方米以上的店中店。「除了租店鋪,我們還會買店鋪,因為在零售中租金佔了很大的比例,房價一直往上爬,就意味著租金也會一直漲,所以我們會以合理的價格把它買下來,開我們的專賣店。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租金的壓力,還可以避免租賃合同到期被擠出這個商場。這是我們的重點策略,很多品牌也都在這么做。」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專賣店與店中店搭配銷售,各取所需,在銷售渠道建設上,鱷魚恤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㈨ 百貨的發展歷史
百貨業發展歷史:
1852年,法國商人亞里斯泰德‧布西科( Boucicaut)在巴黎市中心開了一家店,希望在這個迅速富裕的城市中賺到一些錢。
1917年10月20日,中國第一家自建百貨大樓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開業。當時由於到商場的人太多,整個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單純是一個購物的場所,開業當日,其附設的屋頂戲院、東亞旅館和豪華餐廳也開張,雜耍、寧波灘簧、紹興戲、京戲、變魔術的、吃點心的,一時間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連忘返,數日不歸。
2000年至2003年期間,百貨業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4年下半年,銷售收入與毛利率才開始同步上升,並在此後幾年穩定、快速增長。專家也曾據此預測,百貨業又進入黃金發展周期。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逐漸深入的影響,這一進程開始變得充滿變數。
2008年百貨企業的擴張並未因此減速:首先,一些外資百貨企業仍在搶灘中國市場。2008年8月1日,韓國樂天與銀泰百貨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黃金地段聯手打造樂天銀泰百貨。這也是韓國樂天繼在北京市場上收購萬客隆進軍超市領域後在百貨業態上開出的首家店。
英國著名零售商瑪莎百貨的內地第一店於2008年10月在上海正式開業。上海門店由其全資擁有,占據南京西路863號的四層樓面,建築面積為4900平方米,是瑪莎百貨亞洲的最大門店。此外,日本永旺北京首店也於2008年10月正式開業。包括百盛、新世界等內外資百貨企業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開店速度。
內資百貨企業也爭相開店。北京王府井百貨在2008年上半年開出內蒙包頭第二店的基礎上,2009年也將開出北京大鍾寺店、太原店和蘭州店等新店。茂業、深圳佳華、天虹等企業都在擴張。由此可見,在上半年百貨業增長良好的情況下,百貨企業的開店計劃仍然按部就班,至少2008年沒有出現大的變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百貨也在電子商務中頻繁出現,電子商務中,賣百貨比較專業的b2c網站有哈妹網,c2c有淘寶網等。
隨著優質電商「競合拓市場」逐漸扭轉「燒錢換市場」的游戲規則,當當網和一號店,聯手合作,讓電商品類競爭從粗放擴張回歸到精細運營的軌道。在電商激烈競爭、行業以虧損換份額的背景下,兩大互駐品類均是盈利品類,雙方互駐後,將提升各自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