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玛莎百货在哪里
『壹』 玛莎百货的介绍
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简称:M&S) 是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亦是英国代表性专企业之一,在属英国零售商当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如果以每平方英尺销售额计算,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在伦敦的商店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零售商店获得的利润都要多。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出口货品数量也在英国零售商中居首。玛莎百货在本土开设了600家分店,遍布英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了285家分店。2008年,玛莎百货在上海开设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分店。
『贰』 玛莎百货营销模式不当使其全面退出中国是怎么回事
早前,玛莎百货宣布关掉中国内地市场所有10 家实体店,在总结这家公司为何败走中国时,常见的分析就是快时尚的挤压和电商对客流的掠夺。
玛莎百货自2008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持续亏损,最终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马莎百货败走申城的原因,业内专家分析说,在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里,对于品牌的认知比较看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向,购买商品时更倾向于品牌商品。“而马莎百货进入中国至今,一直照搬其在国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商业模式,希望通过自主的百货品牌来覆盖门店内的服装、食品等品牌,但同时对于营销和宣传的缺失,使得中国消费者普遍不接受这一模式。”
上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相关人士就公开评价过马莎百货,其表示马莎百货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他们在租金过高地段开了规模极大的旗舰店;他们的商品价格居于中档;他们的店铺规模完全不对;通常,他们吸引的消费者是60岁的中国妇女或外国侨民。本来他们的目标客户群是较年轻的妇女,然而实际上这个人群中几乎没人会在这里买东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分析说,马莎百货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经营不顺,不断关店,这有实体百货店不好经营的原因,更多的则是水土不服。“价格高,知名度不大,时尚度不够,这就导致了竞争力不强。”
『叁』 马莎百货的中国商店
主条目:马莎百货 (香港)
香港首间马莎百货于1988年在尖沙咀海洋中心开业(而此处亦演变成香港旗舰店)。目前,马莎百货在香港有9间分店,而马莎亦有计划于年中在本港开设新分店。 马莎百货于2007年1月和台湾统一超商合作,在台湾开设三间门市,首家设于在高雄梦时代。于是次投资中,统一超商付出了新台币1.3亿元(约200万元英镑)。
由于在台销售业绩始终没有达到目标,有的门市单月业绩甚至只有预期目标的一半,或是差了三、四成。马莎于2008年7月决定撤出台湾。
有评论指,马莎不同于传统日系百货公司专柜式经营的模式,以开放的陈列方式,类似半自助的采购型态进军台湾零售业;但台湾的消费者长久以来比较习惯日本的商品及百货公司的购物形态,对于英国血统的马莎,多数台湾民众认同度不高。 Marks & Spencer马莎上海开张
10月2日,Marks & Spencer马莎百货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今天,3800平米亚洲最大的Marks & Spencer门店开张标志着这家零售额达到90亿英镑的英国零售商全球扩张的开始。今年2月,M&S与Marinopoulos签约计划在希腊和巴尔干半岛地区开始50家店铺;3月与COMS签约计划在中欧和北欧再开设30家店铺;4月余Reliance Retail签约计划5年内在印度开设50家新店。
『肆』 玛莎百货的发展状况
玛莎百货在来100多年的经营源历史中,对于产品的构成一直是随着顾客的需求而不断改进的,无论是服装款式还是食品种类,顾客需要哪些商品,玛莎百货店的柜台上都能及时出现。另外,在对包括网络营销在内的新型销售模式的探索上,玛莎百货也一直走在前面,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变化过程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玛莎百货和许多企业一样在经营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宣布关闭旗下27家店面,裁员近千人。但尽管如此,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玛莎百货负责人仍然表示,不但不会关闭其设在上海的分店,而且还会逐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玛莎百货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中国内地市场将成为全球商业巨鳄激烈争夺的最后一块阵地。
『伍』 玛莎百货的自有品牌
所谓“自有品牌“产品,也称专有商标产品,是指零售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特性的信息,提出新产品功能、价格和造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要求,进而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开发生产,最终再由零售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内销售的产品。
低廉的价格、较高的利润,使自有产品得到了零售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并在全球零售市场迅速崛起。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目前这类产品在欧美最受长者、在职妇女、低收入人士、家庭成员较多者以及学历较低的消费者青睐,自有品牌产品已达各超市销售总额的45%左右。
玛莎经营的商品80%都使用其在1928年创立的“圣米高”牌,该品牌也可以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工厂的制造商”。虽然生产圣米高的厂商多达800余家,但玛莎却从未在其中持有任何股份。该公司只是向制造商提出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向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援和管理咨询等。由于制造商无需投入专门资金发展或推广品牌,所以可以降低供货价格,而零售商则因进货价较低,又可以降低商品售价,从而大幅增加销售量。据业内人士估计,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一般比制造商品牌低15%以上,而利润率却能高达30%。除了圣米高,玛莎百货还经营着多个自有服装品牌,包括Limited collection、AutographHE和per una。
『陆』 马莎百货怎么样
和上海的玛莎比货品少很多,但是还算不错!服务员很热情!零食很少!
『柒』 谁在马莎百货上班说下里面的情况吧!
长宁区遵义路100号
上班清闲
没啥人来这几天
高端价钱太高
『捌』 上海有几家玛莎百货具体地址
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玛莎百货(M&S)日前在淮海中路金钟广场开启沪上第二版家旗舰店权,这也是其在中国的第8家门店。目前,M&S国内8家门店中,5家“落子”在上海,宁波、常州和武汉也各有1家。
玛莎百货上海仲盛店
玛莎百货(豫城时尚店)
玛莎百货(南京西路店)
上网络地图查一查就知道了
『玖』 玛莎百货的公司简介
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最初是1884年的一家“一元便利”店,直到1915年才发展成一家连锁零售店。在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成立的几十年间,它迅速成长壮大,连锁商店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20世纪90年代,“关系经营”在西方兴起,作为已经成功运用“关系经营”的企业,英国玛莎百货(Marks&Spencer) 成为研究的焦点。
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拥有“玛莎”等自有品牌和众多子品牌;集团目前拥有7.5万多名员工,在英国开设有600多家门店,在全球40个地区设有275家分店。
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所有的货品都是由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自己设计的就是与制造商一起设计的,然后将设计好的产品交给制造商,制造商按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提供的规格严密地进行生产,确保产品具有高级而稳定的品质。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有大量技术人员与制造商紧密合作,在选料、技术、品质控制、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合作与监督。基于这种理念,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在同业中,越过了批发商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与制造商的密切合作,加上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的市场调查与产品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 为目标顾客提供其有能力购买的高品质商品”这一目标。这种服务实现了从传统的消极被动的服务到主动积极服务的转变,首先冲破了百货零售业的传统,创新的经营理念使其在百货连锁同行中独具特色。
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把“关系经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构建:以企业与顾客的长期稳定关系为目标,以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为保证,以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关系为支持,营造合作的氛围,共同发展。重视员工与顾客是企业界早已认同的观点,但是供应商的作用被长期忽视,甚至有的企业认为自己是供应商的“上帝”而百般刁难。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则不同,认为企业应与供应商“同谋共事”。
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鼎力协助建德公司的事例正反映了公司真诚的一面。建德公司原是一家面包店,伊迪芙及其妹妹露芙接管后改为生产罩衫,成为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的供应商。30多年后,伊迪芙离开人世,露芙也卧床不起,而露芙年仅16岁的儿子又无力撑起家业。一般的企业是考虑换一家供应商,但是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觉得应该帮助曾经共同发展的合作者,答应露芙帮助她的儿子处理业务。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先是派出自己的货品经理帮助管理,其后又贷款12万英镑参股建德公司。在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的真诚协助下,建德公司不但没有倒闭,还成了一家拥有20个工厂的跨国企业。
英国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 在2008年下半年进入中国上海的南京西路,开设第一家百货公司。
『拾』 求香港玛莎百货具体地址~~~~
沙田新城市广场那个好找呀,地铁和商场是连在一起的,去1期3楼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