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清朝百货名称
1. 清朝附贡生名录在哪里查询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内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容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人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为副贡。
2. 清朝商业按地域不同形成的组织名称叫什么
清朝商业按照地域不同形成的组织名称叫做商帮,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徽商和晋商,就是安徽地区的商人和山西地区的商人所形成的组织,这些组织是带有很明显的地域性,也就是某一个地区的商人所形成的一个组织。
3. 怎么查清朝的秀才名录
去故宫博物院
4. 中国古代清朝机构大全名称
清代中央抄机构
机构名袭称 长官名 机构名称 长官名
内阁 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大理寺 卿、少卿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管理大臣 翰林院 掌院学士
中书科 稽察科事内阁学士 詹事府 詹事、少詹事
军机处 军机大臣 太常寺 卿、少卿
内翻书房 管理大臣 光禄寺 卿、少卿
方略馆 总裁 太仆寺 卿、少卿
吏部 尚书、左右侍郎 鸿胪寺 卿、少卿
户部 尚书、左右侍郎 国子监 祭酒
礼部 尚书、左右侍郎 钦天监 监正、左右监副
乐部 典乐大臣 太医院 院使、左右院判
兵部 尚书、左右侍郎 宗人府 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
刑部 尚书、左右侍郎 内务府 总管大臣
工部 尚书、左右侍郎 上驷院 卿
理藩院 尚书、左右侍郎 武备院 卿
都察院 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 奉宸苑 卿
通政使司 通政史、副史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5. 我想知道哪儿能查询到清朝的进士名录,网站或书籍都行。谢谢
上海图书馆能查到
6. “百货商店”名字的由来
要说这乾隆,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啊。清高宗乾隆,全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清世宗雍正的儿子,清仁宗嘉庆的老子,公元1736年登基为帝,年号乾隆,后世之人皆称乾隆而不名弘历。下面要说的,就是这位乾隆的故事。
乾隆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三长的人。乾隆年间“歌舞升平、国泰民安”,而乾隆呢,也是个“善体民意的好皇帝”,也好个微服私访什么的,这不,又出去溜达去了。
走着看着,看着走着,嗯?万货全,看字号是间杂货铺,可这名儿起的够大呀,够狂,心里不爽!进去看看。乾隆一进门,门口一小伙计赶紧迎客,“来了您哪,爷,里边儿请。”乾隆没搭理他,在铺子里看了看,里面的商品虽没有万种,可也有几百种了。“把你们掌柜的叫来。”小伙计一听,再看了看乾隆,叫掌柜的去了。你想啊,身为一国之君,虽说是微服私访,那衣料可全都是高级货,迎客的小伙计那眼多毒啊,看穿着,看气势,非富即贵呀!一脸福相的掌柜过来了,“这位爷,您需要点儿什么呀?”乾隆用手中的扇子往门口的方向一指,“你的铺子叫万货全?”“是。”“什么都有?”“是。”“那给我来一个金耙子。”掌柜的当时就蒙了,心里话“哪有用金子做耙子的,再有钱也没有用金子做耙子的呀,看来是成心找茬儿的。”可这话不能直说呀,自己刚才也说了“什么都有。”人家要买耙子,耙子那也是杂货,属于营业范围之内呀。掌柜的开始冒汗了,这要是答对不好,今儿个这招牌可就砸了。“我这儿有竹耙子、铁耙子,没有金耙子。”“你不什么都有吗?还万货全,那万字是随便用的吗?”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清朝人都知道啊!掌柜的一听这话都哆嗦了,恨不得都要给乾隆跪下了,“那您老说叫什么好啊?”乾隆一看掌柜的都这样了,原本也没想把掌柜的怎么着,这气儿啊也就顺了。“你这儿虽没有万种商品,可百种总是有的,这样吧,我给你的铺子改个名儿,笔墨侍候。”乾隆啊,好写个诗词,题个字儿什么的,这不,老毛病又犯了。掌柜的赶紧让人给摆好了,乾隆提起笔来刷刷刷刷,掏出印章往上一盖,好了。掌柜的凑到跟前一看,俩大字儿,百货。再一看落款,掌柜的当时就跪那儿了……
从此以后,凡是卖日杂的商店就都叫百货商店了,御赐的名字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7. 怎样查找清朝官员名单
清史稿:http://guoxue..com/page/c7e5cab7b8e5/index.html
由于清朝后期捐纳制度的泛滥,导致官多缺少,很多官员一辈子都没有专上任过,所以想查找所属有官员的名单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连四品以上的京官名单都没法统计出来,但是要想查找某一位官员可以查阅《中国名臣传》
8. 清朝档案怎么查
皇家档案去皇史宬查。
内阁大库,军机处及各部院档案,去设在故宫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
9. 清代票号
大概是道光初年天津日升昌颜料铺的经理雷履泰,因为地方不靖,运现困难,乃用汇票清算远地的账目,起初似乎是在重庆、汉口、天津间,日升昌往来的商号试行成效甚著。第二步乃以天津日升昌颜料铺为后盾,兼营汇票,替人汇兑。第三步在道光十一年(1831)北京日升昌颜料铺改为日升昌票庄,专营汇兑。”
笔者以为,会票(汇票)在明末清初已经出现。顾炎武《日知录》称:“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钱之重,乃立此法,唐宪宗之飞钱,即如今之会票也。”所谓“飞钱”,乃是异地取银钱的一种汇兑方式,起源时间约在唐宪宗时。当时商业发达,钱币携带不便,加之钱币缺乏,各地方又禁钱出境,各地在京师的商人,便将售货所得之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寄往在各道有关机关、商号。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对票券取钱,此种票券即称“飞钱”。看来明末清初也有类似“飞钱”的会票,开始写作“会券”,后来写成汇票,近人卫聚贤先生说:“汇票亦名会券。”(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到乾隆时,还出现了期票形式,据《清高宗实录》卷1068载: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山西商人张銮从新疆阿克苏贩运玉石到苏州发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月初到达苏州,共卖得银128000余两,因犯禁被官府查禁,在船上“搜获现银仅二万四千余两,其会票期票所开,亦止四万六千余两”。(《清高宗实录》卷1068,乾隆四十三年十月)由此可知,当时的会票制度已有了会票和期票之别。会票如前所述,是见票兑付的即期会票,期票则是签发会票后约定若干时日后而兑付的长期会票。会票种类的发展,说明汇兑业务在当时已有相当发展。但是从顾炎武《日知录》和这条史料所载,却未说明已有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在票号未出现前,由商号兼营汇兑业务是很正常的。那么,究竟何时出现专营汇兑和存放款业的票号呢?前述明末清初说是以相传为据,难以为凭。李华先生的康熙朝说,值得重视。但是从康熙到道光朝山西日升昌票号成立的近百年时间内,又难得见到有关票号活动的史料,有的只是有关会票的情况,而且《康熙南巡秘记》所载票号的具体活动较笼统。至于乾嘉说实为近人推测。道光初年说则史料比较丰富。在票号界对于日升昌票号为山西票号界鼻祖,一般没有多少异议。而且是从日升昌票号成立以后,众皆效尤,山西票号才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最后成为金融界的重要力量。笔者以为,李华先生所说的康熙朝说,暂且可以存疑。而道光初年说则是从产生到发展,具有连带性。所以,从山西票号作为专营汇兑业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山西票号在道光初年产生之说较为妥贴。关于日升昌票号,是由山西平遥达蒲村李氏开设。李氏原籍陕西汉中,元代仕官山西后,落户达蒲。据说,李氏经营颜料铺始于雍正年间。李氏在达蒲村没有制作颜料的作坊,而是在山西平遥城西大街和北京崇文门外设有颜料商号。日升昌票号前身是李氏开办的西裕成颜料庄,嘉庆后期总经理是雷履泰。当时,发生了白莲教大起义,又因自然灾荒不断,社会很不安定。商号之间调运现银靠镖行保护,不仅费资费时,而且极不安全,雷氏就在所属商号间以会票代替运现,后来就兼营起汇兑业务,并把西格成颜料庄改组为专营汇兑的日升昌票号。取名为日升昌,是票号有如旭日东升、繁荣昌盛之意。今平遥县尚保存有日升昌当年的对联:
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
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
关于日升昌的成立时间,可能在道光初年。据嘉庆二十四年(1819)北京前门外平遥颜料会馆《重修仙翁庙碑记》捐银商号名单中,有西裕成颜料庄捐银 120两,名列榜首。(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重修仙翁庙碑记》,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但是到道光十八年(1838)北京前门外平遥颜料会馆所立《颜料行会会馆碑记》捐助银两商号名单中已无西裕成颜料庄,(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颜料行会碑记》,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说明西裕成颜料庄此时已不复存在。嘉庆只有25年,也就是说西裕成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号只能发生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之后,道光十八年(1838)之前。又据道光八年(1828)江苏巡抚陶澍奏折称: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商人到苏州贩货,银达数百万两,“俱系会票往来”。(清档,江苏巡抚陶澍道光八年四月初八日奏折)说明当时苏州市场已有汇票流通,而且携带汇票者多为北方商人,可见北方已出现票号。再者,西裕成颜料庄总经理雷履泰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在平遥县文庙尚存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立之碑,碑文刻捐助者有“日升昌捐银一百五十两,雷履泰捐银四十两”。(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可见,雷氏此时尚健在,但已是74岁了。而道光八年(1828)前雷氏正是50多岁,年富力强,阅历深,此时由雷氏主持将西裕成颜料庄不失机宜改组为日升昌票号,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山西票号至迟在道光初年已经诞生。
10. 不知道哪里能查清朝举人或进士名录
北京国子监,院内的石碑上都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