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什么时候出现品牌专柜
㈠ 如何拥有百货公司的专柜
一般商来场专柜要的手续是所经营品自牌的三证:品牌注册证、营业执照、完税证明。
另外还有等商场把生意不好的撤柜,有地方时。
收费根据商场的政策和他的抢手程度来定:
有的商场按营业额收取28%扣点,并且设置营业额底限,如果销售额低于底限,就按底限扣点
有的商场除了按营业额扣点外(略少些),还按面积收取管理费
少数的商场只按面积收取费用,例如:某商场女装二楼20平米每月4万元
这些都很灵活,大客户或者代理知名品牌的可以和商场讨价还价,可以少扣点,可以不参加节庆活动(大折扣和送券)
有关系或者商场生意不好灵活性就更高了,包括每月的结算都是需要你去谈的。
㈡ 王府井百货旗下各商场都有哪些啊
HQ尚客。大钟寺。大兴。百货大楼。以及各个门店。广州,武汉,成都u,重庆,鄂尔多斯,福州,湛江,兰州,郑州,洛阳,太原,西宁等。还有网上商城。以及现在的巴黎春天
㈢ 福州五四路王府井百货何时开业都会有什么品牌入驻呢望回答~
9月底
㈣ 百货大楼的发展历史
百货店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基本上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从民国初期上海的先施百货算起,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每家连锁百货店和专业的管理顾问研究机构都积累起了丰富的运作经验,不管是对于新店的筹备运作还是老店的升级改造都已经做的比较出色,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针对百货店的发展和改造谈上一些简单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能对百货的长期健康发展有所益处。 我把百货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第一是1912年10月20日澳大利亚华侨在上海开设先施百货至1949年10月1日前的国统区百货发展时期;第二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的百货发展时期;第三是11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现代百货发展时期。 先施百货的开设是海外华人把先进的零售业态引入中华大地的开始,其后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百货公司,性质一般为国民政府官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开设了大小不一的百货公司。这个历史时期的百货公司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官办性质,地理位置优越,经营面积不大,经营商品品种单一,消费客群特定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了公私合营时期。大量民国遗留的官办百货直接接管不说,少数优秀的民营百货公司也开始了合营时期的发展;由于建国初期全国经济的困难和“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的损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百货公司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非常有限,主要是为全国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所有商品实行计划供给,以百货大楼为直接表现形式。这个时期的百货公司具有经营网络庞大(由省级扩展到了乡镇一级),商品调度高度统一,商品量基本满足一般消费的特征。 前两个时期的百货都是卖方市场来主导,虽然所处的社会形态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也经过了66年的漫长发展期。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方针,随着对外开放口岸的逐渐增加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近邻也加强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经过到1989前超过 10年的市场试探摸底期,太平洋百货,百盛百货,伊藤洋华堂百货,西武百货,崇光百货以及巴黎春天百货等开始了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开来;加入WTO时至现在中国的自有时尚百货品牌已经有王府井,卓展,广百,大洋,天虹,赛特,世纪金花,民生,新世界,华润,茂业,铜锣湾,银泰,新玛特,美美,连卡佛......等等50多个连锁品牌,中国的百货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提高的成熟时期。 在成熟百货的圈子里经常走动,更多的是学不完的知识和努力拼搏的动力。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百货公司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有些是一开始成功,但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后,却开始失败了,怎么都找不好原因,最后自生自灭了;还有些是一开始失败,但是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后,做了有针对性的改造,又重新走上了成功的轨道,发展壮大了。这里都说到了百货公司的改造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百货才需要改造呢? 百货的改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方位的整顿改造,一种是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针对百货不同的问题我们实行不同的改造方案。一般开发商成立百货公司的目的首先是赢利,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是为区域内的消费群体提供所需服务,保障供需平衡。这也是许多百货公司需要改造的根源所在,赢利和供需平衡的前后问题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在具体做的时候大多数人做不到。所有成功的百货公司都是在充分满足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稳定的赢利目标的。接下来就我操作过的陕西两个成功百货项目简单的说说这两种改造,供大家探讨。 第一个项目位于古城西安,所在地曾经是比较繁华的地段,由于地铁的建设,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拦截在繁华之外;与此同时,在地铁的内圈上项目一千米半径内又兴起了一家三万方的流行百货,基本上分走原有的繁华。一个机会朋友和我介绍到了这个项目的开发商,让我想想对策,于是我在经过详细的调研分析做出整改计划书的同时很自然的接管了该项目。 首先,项目由于地铁建设的原因自然的被分割出来,总消费人口被削减了近40%;第二,附近三万方百货的强势开业对我2.5万方的项目形成了强势的冲击,对手除了在化妆品和运动等我项目的强项上做的更到位外,还加强了女装品类的招商,活跃在西安市各大百货的流行品牌大多进驻;第三,地铁的建设已对我项目影响了2个多月,整改工作必须马上进行;第四是个有利的消息,就是项目开业2年至今只接到了3次投诉,并且处理结果很好,通过我对商场近一周的观察也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第五,开发商的资金大部分回笼,使项目走出困境的信心坚决,这对我来说是个最好的消息;第六,在附近三万方的项目开业以后,区域内迁来了一个大学的分校区——这应该就是项目成功改造的重要突破口。 在如上3:3利弊消息的基础上,我开始了项目的整改工作。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整改,目的是拿回原有的市场外,增加影响力,因为项目在此时还可以基本持平。我决定要对项目进行必要的升级后,首先书面请示了开发商的意见,结果不谋而合;于是我在第一时间对公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一个整改动员大会,开发商列席。在会上我除了常规的给团队坚定信心打气之外,还成立了特别招商小组,针对大学新校区的新兴强大消费群对肯德基,麦当劳和数码电子产品开始招商,消息在招商两个月内密封;接着,负一层4500方的综合超市和四层的经济型影院也进入我的招商名单,当然,动线的修改也势在必行。这时的楼层布局变成了: B1 4500方综合生活超市(原来的运动卖场搬到4层,只留耐克阿迪彪马等近20个重点品牌,加大专柜经营面积,打出体验牌) F1 KFC或麦当劳的其中一家,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自动取款点,内部保留化妆品区,扩大彩妆的经营面积;整改珠宝区品牌,只保留老凤祥,戴梦得等4家专柜,引进曼谷银,老银匠,海盗船,印度银饰等时尚银饰品牌,吸引年轻的消费客群,设立1000方女鞋女包专业卖场; F2 时尚男女装品牌店,2000方电子数码体验广场; F3 大众服饰鞋帽综合卖场,美食广场(3,4越层经营); F4 运动精品体验店,经济型影院和美食广场 由于我在西安市场已经做了很多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厂商资源;公司同仁一起努力,齐心协力,我们的暗中招商还算顺利,对个别的次主力店进行的一定让利也争得了开发商的同意。在进驻项目55天的时候,招商基本完毕,整改方案开始实行;得益于之前和广大商户的充分沟通,这次调整非常顺利,公司也给出了增建过街天桥和1个月的免租期作为回报,整改工作大获成功,当月销量(算上交叉装修期,实际为19天)及赶上了修地铁前的水平,附近的居民和大学生成为了消费的主要客群,我压得宝终于算是成了!不仅留住了原来的商户,也完成了一次大换血,对项目进行了成功升级改造,成为了商圈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朋友说我是在赌博,可又有哪一个职业经理不具备这种赌性呢? 另一个项目是在2007年进行的,说起来更简单,因为这项目内因外因导致几乎快要倒闭了,等于对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造。项目位于陕西的一个偏远地级市,位置也不是最好,但是周边的军工单位,工业厂矿职工消费群非常稳定,项目的失败几乎可以全部归结到原来定位青春运动概念卖场的事情上。 找到了失败的症结,我们在第一时间对商场内部的经销商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分别谈话,发现大家还是愿意在这里经营的,只是商场总在限制他们必须经营运动休闲品牌,使他们不舒服,销售也不好。这显然是原来的管理者一厢情愿,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规律造成的。商场不大,营业面积1.4万方左右,共有96个专柜,74家经销商,我派人专门征求了同时经营2个柜以上的少数经销商的意见,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来对商场进行改造。我根据周边人口年龄分布35岁以上占60%,且没有一家真正的生活超市的的基本特征,做出了5000方加9000方综合百货的组合业态规划,并提出了把项目外立面改造的更简洁明快的方案。 三层分别经营:F1 中高档化妆品,黄金珠宝,大众眼镜店; F2 中档男女服饰配件,精品运动休闲体验馆; F3 5000方的综合生活超市 开发商对我做超市最感兴趣,全部否定原来的运动休闲定位认为有些冒险。我为他分析周边主要消费群体的结构和生活喜好,他才勉强点头,半信半疑的说试一试。我说项目改造都有风险,但是我们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做改造方案并以我们的职业操守来保证实行的质量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这种风险,让项目早日的走出困境,实现盈利目标。最终开发商在改造执行书上签了字,同意了我的方案。我知道他冒了很大风险,我用实际行动来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重新招商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难题,为此我把西安的总代理商请到了项目来,和商场中愿意留下继续经营的商户面对面的洽谈;又派专人带他们到西安代理商的展厅实际的了解品牌的情况,替他们来谈经销政策,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辛苦了26天之后迎来了一个集体的签约日,当天签署了21份合同,开发商喜出望外,当即拍板了我申请的招商动员的酒会的事情。随着招商动员酒会的顺利举行,陕西本地的一家连锁超市也和我们签署了合同,项目招商完成率达到了90%以上,我一边拟定开业计划,一边加大力度对剩余区域的招商。至开业前的一周时间,在我的“苛刻政策”下,招商100%的完成了!但是我的招商部马上进入了品牌储备阶段,开始了开业后经营指导的铺垫工作。 再开业那天,当地的市长也来讲了话,在锣鼓喧天的气氛中,市长说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商场,以后群众再不用攒着一起到西安消费了!我的有些员工当即热泪盈眶,这是他们呕心沥血,30多个小时不合眼换来的成果呀!开业当天百货和超市销售总计104万,开发商也激动了,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的不松开...... 大家做百货都很辛苦,改造百货更为不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百货店都需要改造呢?从广义上说是的。良性发展的百货店改造我们一般称为调整,就是要一步步的把它营造的接近完美;赢利难和负赢利的百货店我们需要用到前面说的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和全方位的整顿改造,通过这种改造来让它发生巨大的良好转变,最终也要变的接近完美。在改造的过程中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阻碍,有来自于经销商或来自于开发商的,还有其他我们想不到的方面的,其实他们阻碍的真正原因还是害怕失败,害怕再次失败!——没有人不怕失败,也包括付出整个身心、专业做商业的我们,可我们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一步步的制定并实行准确有效的方案,才能够打消这些阻碍者的疑虑,为他们的投资增加保障,也为他们的项目带来良好的发展,为当地的消费结构平衡作出努力。
㈤ 为什么百货商场的一楼大都是化妆品专柜,每层楼卖什么商品有讲究吗
化妆品是女来性的面子需求,也是整个商源场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部分,拥有庞大的客流和客源,一般化妆品放在商场一楼,考虑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商场的聚客需求,商场希望通过形象美观,美丽的化妆品柜台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店,同时一楼还有可能出现的是知名的餐饮连锁、奢侈品单独店等,而服装一般是在楼上几层,商场是希望顾客能上去慢慢逛,慢慢选,服装大多需要的展示面大,还需要有更衣室等,所以放在楼上,会有一定的私密性,还有个原因主要是一楼的租金费用相对比较高,一般化妆品、黄金等愿意承担相应的租金拿下一楼的位置,服装等品牌不够强势,则会选择铺面较高的位置。而鞋放在一楼,商场的考虑是希望顾客能选好鞋以后,换上新鞋慢慢逛,更多是为了方便顾客考虑。
越高楼层,一般的目的性就会越发的明显,比如家具、儿童用品,食品、影院,一般都会再比较高的楼层,顾客直奔主题。
㈥ 北京百货大楼都有哪些品牌的化妆品专柜
夏奈尔,sk2,资生堂,玉兰油,欧舶来,露华浓...
㈦ 想在百货公司(商场)开个专柜卖品牌服装,一点也不懂,请知道的朋友赐教!
1.需要那些费用?
答:最基本的货物和道具的费用。
2.百货公司多久和内商家结算营业容额?百货公司抽多少?
答:一般一个月一结。做扣率一般30%多点,还有什么广告费、促销费等等,每个商店的花头都不一样,有的商店还有指标,完不成的部分你自己花钱买自己的货。有的是按营业面积做租金的。
3.怎么招聘导购小姐?平均工资为多少?怎么抽成?
答:各个网站、报纸登招聘广告、朋友介绍、职业介绍所去招聘。工资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上海一般1400元/月+提成(0.8%--3%不等)。试用期2个月。
4.可能还有很多没想到的问题,望各路大侠详细指路。
答:还有就是要跟商场搞好关系,最好找个层面好、位置好的铺面、最主要的货源一定要适销对路、导购小姐要敬业、及时对滞销的货品作出相应对策。想到有什么要问的再问吧~
㈧ 服装专卖店和百货公司专柜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一般人们都喜欢扎堆凑热闹,人越多的地方越吸引人前来,服装经营需要的就是人气。没有一定的人流量很难保证销量的增长,相对于街边专卖店,到商场店的人大多是有备而来的,他们的消费目的更为明确。”从事服装销售多年的李意平女士认为,“不过商场的销售需要依靠促销活动,如果没有活动,销售就很一般。”
购买习惯也决定着品牌选择哪种销售模式。经过市场调查,联纵智达咨询顾问机构咨询顾问卜凡发现,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服装销售渠道多以商场为主,人们对商场极度信任。而在温州、株洲、成都等地区,虽也有商场,但是消费者对专卖店的信任超越了商场。所以,各大品牌在选择销售模式时,不仅要考虑所在商圈的定位,还要从地域因素、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综合考虑。
商场店中店一般采取的是服装商和商场分成结算的共同经营方式。因此,在各种节假日活动中,二者通常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打折或者返券促销。店中店的经营方式,使厂家更容易进入零售领域,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还便于宣传产品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店中店使商场、工厂、顾客三方得利。
然而,店中店在给品牌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服装企业带来一些隐痛。卜凡分析说,选择专卖店或商场店中店各有优劣,品牌商需要自己斟酌衡量。与专卖店相比,店中店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商场营运得服从商场的统一管理,如统一促销、商场内配导购员等,专卖店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商场经营具有不稳定性,如每隔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要对品牌进行调配,品牌商则要服从商场统一调配,有的调配的幅度高达10%—20%左右,而专卖店则只需按照合同签定的时间期限即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卜凡认为,商场的品牌运作不利于个体品牌的提升,它更强调整个商场的整体运作,而专卖店则不然。所以由于商场的独特性决定了商场营造的三大要素:具体的专柜(专厅)的位置、专柜(专厅)的面积、扣点,都与商场的相关负责人的客情关系不无干系。
“选择百货公司意味着投资的风险小,因为商场在与你共担风险,商场无疑是接触大众面最广的渠道,但企业的赢利空间会变小,除了不能自己控制促销活动外,还有资金回流慢的问题;中国收入不平均,批发市场仍然是很多人选择的购买渠道,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专卖店投资大,风险大,但专卖店可以建立起与顾客一对一的服务,可以让顾客深深体验到公司的产品、品牌文化以及售后服务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培养顾客忠诚度最好的渠道,也是资金回流最快的渠道;此外也可以进入到超市,沃尔玛在全球每年的销售量让人吃惊,现在很多百货公司也在做自有品牌。企业如何让自己的规模做大,市场容量做大,又满足特定顾客的需要,品牌多元化和渠道多元化都是必须考虑的。服装企业需要根据品牌定位、价格、顾客群去选择不同的渠道,这样准确性和多元化都可以实现。进入不同的渠道,需要让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也可以实现商品的物流流通,降低库存。”联合时代首席顾问杨大筠这样分析各个渠道的优势和劣势。
店中店——别无他选?
依革思儿(EXR)品牌由韩国投资,设计团队也都是韩国人组成,在中国的运作处于起步阶段。“新品牌进入一个国家,第一关就是要得到百货公司的认可,只有百货公司给你一席之地,才会有可能让消费者进而认识。”在依革思儿(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营业部经理张科峰看来,在商场开店中店是必然的选择。
“我们把渠道分为十二种,最重要的就是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在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开店中店是白领拓展渠道一贯的模式。”白领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振宇说,“不开街边店是根据企业运营的独特方式,这样可以有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比如可以进入机场或直营。在百货公司开店中店也是国际一、二线品牌进入中国最普遍采用的模式,这个渠道对他们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品牌开街边的专卖店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做服装的同时也做了商业地产,两方面都可以得利。开专卖店还是店中店要根据自己的策略,因为白领是高端的品牌,要做专卖店就必须有很好的街区,目前在中国,不管哪个城市,这样的街区都很少。此外专卖店要培养固定客流形成,有一个时间成本。而在百货公司本身就有很大的客流,这对成本控制非常有利。”
专卖店——无奈的选择?
尽管品牌专卖店也是服装销售的重要方式,然而与商场店中店相比较,专卖店似乎只能退居二线。
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耀看来,在街边开专卖店更多地是为进入高端商场做准备。“一些品牌的定位比较高,但不能进入高端市场,只能先进入低一些的市场,希望再慢慢拔高。但这种拔高是很困难的,进入二级商场后,便很难再进入一级商场。规避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自己先开专卖店,将品牌形象做好,给商家一个不错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再进入高端百货。”
“在一些商圈,店中店是很难开的,想请你进去的商圈人流不是很大,你想进入的商圈又没有位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开专卖店。一般选择专卖店这种形式有两种:一是品牌非常成熟,更利于培养忠诚客户,一是不能进入好的商圈,用专卖店来培育品牌。”
服装企业——只有顺从?
“在可选择的商圈中,是建立品牌专卖店,还是做店中店,在许多时候不是品牌能够左右的。”在张科峰看来,服装企业在更多的时候只有顺从,“商场有自己的利润分成方式,比如燕莎就是抽成,而其他一些百货就是收租金。在商场收租金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专卖店,而对于商场抽成的情况下,自然就是店中店模式。专卖店模式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就是给商场付租金,专卖店的管理,比如导购人员的选择与培训等,都由我们自己掌控。而店中店的模式下,品牌销售的好与坏与商场的利益挂钩,因此商场会干预品牌的销售,提出一些要求和限制。在销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品牌乐意选择开专卖店:如果我一个月销售额两百万的话,除去十万元租金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而假如选择店中店模式,我们盈利多了商场抽成也多,品牌就要付给商场更多的利润。”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金源新燕莎经理郗运兴介绍说:“北京有多种多样的商圈形式,商场与我们品牌的合作方式也各不相同。七匹狼品牌与京城商场的合作,有的以租金的形式,有的则属于联营的形式。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认为租金形式下的专卖店更好操作,我们可以自己掌控一些促销活动。但是有时候要进某个商场,也不得不根据商场的规定选择联营形式。联营形式下,我们销售的针对性相对差一些。顾客并不是专门冲着你的品牌而来,而是在逛的过程中,看见合适的就买了。而像我们旗舰店的顾客,就体现出更大的品牌关注度和忠诚度。”
郗运兴对于旗舰店这种模式非常青睐:“我们的旗舰店店面积大,能够展示丰富的产品品类,来这里的顾客消费层次相对比较高。一个顾客买了上衣,还要搭配裤子、衬衫等,因此单个顾客成交额比较大。这样,我们金源新燕莎七匹狼旗舰店搞会员模式就比较容易。从这几个月的销售情况看,有个别顾客的购买额度在一两个月之内就积累到一两万。而在商场的专柜,要做会员活动就不太方便。”郗运兴比较说,“一是因为商场联营形式下,顾客对品牌的依赖感差一些;二是因为商场总会定期不定期的搞活动搞促销,会员活动就意义不大。”
“中国渠道存在的一大问题是中间的层次非常多,很多企业都要通过经销商,经销商又发展二级经销商,通过三到四级渠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渠道层面越多,经销者的利润便越小。服装行业在未来必须重心下移,简单而直接地面对市场,把更多的利益给消费者,也为自己在价格上的竞争增添砝码,同时更便捷地了解市场。”对于中国服装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联合时代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杨大筠这样分析。
品牌——能否做到为我所用?
鳄鱼恤进入北京市场已近20年,一直以来,代理商在各大商圈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点。公司改变原有的代理制经营模式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正着力建立自己的终端销售网点。目前的18家店铺都是商场店中店,这延续的是以前的销售模式。
“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整合网点,把18家零散的店铺重新调整。”鳄鱼恤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范向东说,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品牌形象,并计划对店铺作一个清晰的划分:20%专卖,80%百货商场。把专卖店开起来,调整现有的百货,因为他坚信终端是最好的广告。
在北京周边,如顺义,鳄鱼恤选择开专卖店。范向东解释说,“实际上,这个地方的商场与品牌形象是有很大差距的,比较低端,所以我们会选择开专卖店。因为这里租金成本低,做出来的生意额都不错。”
在王府井商圈,鳄鱼恤将租下新东安市场200平方米以上的店中店。“除了租店铺,我们还会买店铺,因为在零售中租金占了很大的比例,房价一直往上爬,就意味着租金也会一直涨,所以我们会以合理的价格把它买下来,开我们的专卖店。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租金的压力,还可以避免租赁合同到期被挤出这个商场。这是我们的重点策略,很多品牌也都在这么做。”根据不同地域特点,专卖店与店中店搭配销售,各取所需,在销售渠道建设上,鳄鱼恤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㈨ 百货的发展历史
百货业发展历史:
1852年,法国商人亚里斯泰德‧布西科( Boucicaut)在巴黎市中心开了一家店,希望在这个迅速富裕的城市中赚到一些钱。
1917年10月20日,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开业。当时由于到商场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单纯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开业当日,其附设的屋顶戏院、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开张,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吃点心的,一时间人山人海,甚至有人流连忘返,数日不归。
2000年至2003年期间,百货业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04年下半年,销售收入与毛利率才开始同步上升,并在此后几年稳定、快速增长。专家也曾据此预测,百货业又进入黄金发展周期。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深入的影响,这一进程开始变得充满变数。
2008年百货企业的扩张并未因此减速:首先,一些外资百货企业仍在抢滩中国市场。2008年8月1日,韩国乐天与银泰百货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黄金地段联手打造乐天银泰百货。这也是韩国乐天继在北京市场上收购万客隆进军超市领域后在百货业态上开出的首家店。
英国著名零售商玛莎百货的内地第一店于2008年10月在上海正式开业。上海门店由其全资拥有,占据南京西路863号的四层楼面,建筑面积为4900平方米,是玛莎百货亚洲的最大门店。此外,日本永旺北京首店也于2008年10月正式开业。包括百盛、新世界等内外资百货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加快开店速度。
内资百货企业也争相开店。北京王府井百货在2008年上半年开出内蒙包头第二店的基础上,2009年也将开出北京大钟寺店、太原店和兰州店等新店。茂业、深圳佳华、天虹等企业都在扩张。由此可见,在上半年百货业增长良好的情况下,百货企业的开店计划仍然按部就班,至少2008年没有出现大的变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百货也在电子商务中频繁出现,电子商务中,卖百货比较专业的b2c网站有哈妹网,c2c有淘宝网等。
随着优质电商“竞合拓市场”逐渐扭转“烧钱换市场”的游戏规则,当当网和一号店,联手合作,让电商品类竞争从粗放扩张回归到精细运营的轨道。在电商激烈竞争、行业以亏损换份额的背景下,两大互驻品类均是盈利品类,双方互驻后,将提升各自盈利能力。